返回相亲(第1/2页)  多鱼的时空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来到公园时,上百张坐椅上已是座无虚席,一如继往的火爆,仿佛在等着楼盘开盘。

    每一个从这里走过的男女青年,都会引来无数双灼热的目光,只要看上去符合自己的预期,老人们就会自觉地停下手中的扇动的扇子,从板凳上欠起身来半蹲着,目光也从刚才的呆滞突然变得和善,瞪大眼睛,直直地盯着年轻人看上三四秒钟。哪怕小伙子或小姑娘的眼神有点闪烁,老人也会赶紧问上一句:“你多大啦?”

    直到年轻人摆摆手,留下一句“我是来旅游的”,老人们才又慢慢坐下,眼睛里流露着失望和愤怒,旅游你不去故宫,颐和园,跑这算干嘛地?

    多鱼从人流中挤了进去,只见公园地上密密麻麻摆满了纸张,一个人,就是一张纸片,每一张纸都是一份“婚姻简历”。

    性别、年龄、户口、工作、收入、身高、有房无房,家庭情况…全都详细的写在这张纸上。a4纸不过是单调的黑纸白字,真正抓人眼球,具有含金量的是户口本的绛红色和房本的绿色。

    这样的场景让他想起了多年以前大学毕业参加招聘会时的场景,也是这样人头攒动,招聘企业摆摊招贤。那些985、211毕业学生的简历会被招聘单位郑重其事的收好,普通本科毕业学生的简历被草草堆放在一起,至于三本及以下,基本上只能用来垫桌子腿儿。

    他饶有兴致地围着相亲角转了几圈,其间也与一些热情的大妈大爷闲聊了几句,一来二去总算摸出了一些头绪。

    虽说是非诚勿扰,其实每个人的目标都很明确且现实,条件几乎是唯一评判合适与否的标准。

    从户籍来讲,无论是北京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倾向于找北京本地人。北女不外嫁,北男不外娶。

    从收入来讲,低收入女性希望对方工资比自己高,高收入女性则更注重对方工作的稳定性。

    从工作来讲,公务员>事业单位>央企国企>私企,私企基本不为市场接受。

    有人要说,私企收入高,为啥垫底。收入高,风险也高,外企竞争激烈,顿不顿就裁员,如个丈母娘都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前脚穿金戴银,后脚街道卖唱。

    根据上述条件,多鱼掂量了自己的分量,三条中无一不是劣势。

    “北漂”,沈阳皇姑屯区户口,租房,私企杂志社工作。

    世风日下,不料大好有志青年在相亲市场上竟然属于弱势群体。

    照目前的情形看,不是自已挑别人,只要别人不嫌弃自己就烧高香了。

    在一个相亲摊位前,一位大伯将自己女儿的照片郑重地递给坐在折叠椅上的大妈。

    阿姨接到手里,仔细端详了半天,展露出满意的笑容,“这姑娘挺漂亮的”。接着,阿姨开始打探起一系列硬件指标。

    是北京户口吗?头一句就问户籍。

    大伯摇了摇头。

    阿姨略显失望,善意地耸耸肩表示拒绝。

    阿姨的拒绝让颗粒无收的多鱼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方才他探头探脑,已经认真仔细确定的端详了照片上的姑娘,容貌清丽,肌肤白嫩,尽显东方女性的柔美气质。

    于是,尾随追了上去。很有礼貌地开口问道:大爷,您家闺女挺好的,您看我成吗?与其说是毛遂自荐,不如说是厚颜无耻。

    大爷眼放喜色:小伙子挺精神,足有1.8的个头,脸上还挂着两个酒窝。

    有北京户口吗?大爷兴奋地问。

    多鱼语塞,如同霜打的茄子般,灰溜溜地走开了。

    下午六点,相亲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多鱼又瞄上了一个亲自来参加相亲的姑娘,做贼一样跟着那姑娘转悠了几圈,基本上算把姑娘的情况摸个清楚,这姑娘也是外地来“北漂”的三无人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