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六章 手信七坊街 家务平心情(第1/2页)  第三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习惯性的,又把要做的事列成一张表,一件一件去做。

    对于出差前的准备,早已是轻车熟路。可这次不一样,是私差,很多的成分是办私事,以及等待。收拾行李:背包,里面一定有笔记本电脑,还有通讯录,这次办公积金的所有重要文件;提包:买给朋友们的礼物,还有1天的衣物,如果不勤换着点儿,又会被认为是不洗澡了。挑来选去,突然间发现,需要用这么多种样式去见人,好久没有这样了。整整一个冬天,几乎没有几身装扮,周而复始,这下可是要“灿烂”了。

    本来去七坊街淘几件得意的礼物,送给朋友们。可是,这次以“舞动”为主题的“五·一”艺术展,却相当、相当的失败,比起“三·八妇女节”的那次展,人流少了,开门迎客的艺术家也少了,绝大多数都关张了,就算是开着门的,也没有新意,两个月以来,没有一点儿变化似的,除了人更少了以外。

    新开的二号楼,整了两个展览,一楼是摄影,三楼是废旧泡沫塑料的造型艺术展,相当简陋,不过射灯什么的,都打的到位,地也是原生态的,干净是干净,可是会有一些的突起,不平的地表会让看者不心绊一下脚。尤其是黑白艺术展,这位艺术家收罗了好多少数民族的老人家,全部摆好侧面,上面一道白光打下来,艺术了!可太多、太重复,就感觉象是他们的特殊版式的身份证照了,艺术感被没有创新而削弱了。再到三楼的泡沫塑料,就是象电影舞美早期,在19八6年的《西游记》里,诸位神仙背后的那些喷了金光闪闪的粉之后的老玩意儿,借着环保的名义,又被翻出来当成原创艺术了。造型上讲,绝无惊艳的感觉,却好似幼儿园里的儿童作品。

    失望!

    看来我的“fhi原工作室”,不能开到这里来,感觉不对。这里都没有人气,没有互动,除了孩子过来捏橡皮泥似的做做手工,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叫成人有所触动的。

    想起昨天晚上“世博会”开幕式晚会上的人体威亚立体造型,把时候的剪纸游戏给真人化了,倒是相当有趣。

    这种大型展览,以前在深圳看过一届文博会,也是全国、全世界旅游文化产业都被招过来,演出、现场刺绣等,在新的会展中心,人头涌动,当然也有不少摊子,后来全进来了,那就是本来在路边摊摆的什么牛角梳、玉石等等……

    肯定“世博会”不会这样,所有不入流的,都被踢得远远的。

    满街边零星开放的桃花,或红或粉,完全与大众融为一体,没有更多的人去寻找“桃花运”而跳过去抓一枝,猛拍照———在广州白云山有一处“桃花谷”不是这样,种了一谷的桃花,全部是桃红色的那种,然后,每年需要为自己的桃花运添上些幸运的人,纷纷涌进来,笑着、叫着,抓着树,摇着花就一个劲儿的拍照,当然还有一些在桃花下、涧边踢键子,不够投入这“桃花运”的主题。

    今天是节日,也有很多新人应季结婚,花车挤在车河里,新人就这样耐心接受着全城人民的热烈祝福。

    看到车河里被塞住了的花车,又一次感觉结婚这种事,永远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和自己无关似的,一点儿激情、感触都没有。

    学生趁着这样的节日,上街义卖《晨报》,为什么“11”慈善基金筹款。看到姑娘那么认真的背诵着她重复了一上午的话,被称为“阿姨”的我当然给出支援。接过报纸才发现,这份报纸,最后一页早已被当垫屁股坐的那个垫底的搞到皱得不能看了,更何况,报上的新闻,刚才在车站等车的时候,阅报亭里张贴的那份一模一样的早被我一页页看完了。

    支持姑娘吧!她会感觉到成就感的,虽然我并不需要买这份报。

    太阳很晒,还是晕头晕脑地找回了上次给老林买莫合烟的摊子,整了一斤最上乘质量的烟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