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八章 宣誓(第1/4页)  城头那些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回到北平后,卓凡便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生涯。这时,新思想和新文化传播得更为厉害了。

    “最近,书店里引进了很多西学的书籍。我简单地看了一下,觉得,这些书籍讲的还是蛮有道理的!”说完,李云飞便把一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放在了桌面上。

    “这本书,我们家也有!在我外公去世前,我妹妹曾经买过一本。”卓凡如实地回复着他。

    “哦!你看过这本书吗?觉得,这本书讲得怎么样?”听完卓凡的话,李云飞好奇地询问着他。

    “这本书讲得很好!很符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我在想,要是能以这本书为指导思想,并成立相关的组织!那该有多好!”卓凡感慨地回复着。

    卓凡的话碰巧被言中了。第二年夏天,上海便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随后,武昌、长沙和济南等地纷纷响应了上海的号召。

    10月的时候,北平城内也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成员大多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的主干。

    自从上次回家后,卓凡便一直与翠芝保持着书信来往。偶尔,他也会与慧娟进行通信。通常,慧娟会把武昌城内的革命运动一五一十的向他汇报。

    “你知道吗?最近,武昌城内成立了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不少的学生都参与了进来。”11月的一天,卓凡突然收到了慧娟的来信。

    “这件事,我略有耳闻。在北平,也有相关的组织。他们的指导思想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的内容非常的相似。”卓凡回复了慧娟的来信。

    这段时间,《新青年》杂志被改成了党的公开刊物。与此同时,新青年出版社还发行了《党的宣言》和《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在各大城市里,一些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成了书店里的抢手货。在上海,有《劳动界》。在北平,有《劳动者》和《工人月刊》。马克思列宁主义正在华夏大地上广泛地传播着。

    “我听说,北平最近成立了一个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组织。你们有兴趣参加吗?”某天,李云飞神秘地问着卓凡他们。

    “你是听谁说的?这个组织到底需要些什么样的人啊?”听完李云飞的话,卓凡有些好奇地打听着。

    “王天赐!昨天,我在学校门口碰到他了。这个组织大多是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的骨干!”听完卓凡的话,李云飞便把相关的情况告诉了他。

    “上阵杀敌可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也可以!但是,这个组织都是一些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高人!我看,我还是不去了吧!”听完李云飞的话,卓凡委婉地拒绝了他。

    此时,新思想与新学说在华夏大地上风起云涌着。一切的事务都处在一触即发的状态。

    1921年7月,党的一大在嘉兴的南湖上召开了。从此,一个先进的组织诞生在了中华大地上。

    “卓凡,你的预言果然不错!我们国家终于诞生了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某天下午,李云飞异常兴奋地跑回了宿舍。

    此时,他的手里还拿着一份当天的报纸。

    听完李云飞的话,卓凡便一把抢过了报纸。随后,他便逐字逐句地读了起来。

    “太好了!这个组织肯定是反对帝国主义的!他肯定是一个先进、正义的党。对了,云飞,我该怎么加入它呢?我觉得,这个组织肯定能引领中国革命!”看完报纸上的报道,卓凡的情绪突然激动了起来。

    “你联系一下王天赐吧!他和这个党的早期机构打过交道。不过,王天赐现在已经毕业了!你估计得打听一下他的住所!”李云飞向洪卓凡建议着。

    “谢谢你!我知道王天赐住什么地方!等一会,我立马过去!”卓凡语气急切地回复着。

    随后,洪卓凡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