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五 圆满的结局要靠自己的努力(第1/3页)  醒目的知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逆不诛,乱臣贼子,行将接踵于天下矣!幸上国拘执正罪,以正臣子之纲。实天下之幸,不独臣国之幸也!

    看完手中的竹简,陈桓公鲍望向公子针。

    信是公子针呈进来的,写信的人是卫国的石碏。

    公子针也正在看着桓公鲍。

    公子针知道桓公鲍清楚石碏信中所说的“二逆”指的是什么人。

    公子针也了解桓公鲍实在是很为难怎么办。

    倒不是因为桓公鲍与卫废公州吁有多么深厚的交情,不忍心下手,而是前不久刚刚才收了卫废公州吁送来的厚礼,还一起联手讨伐了郑国,现在转身就要下狠手,桓公鲍在心里一时半会还转不过弯来。

    情不厚礼厚,这事难办呐!

    桓公鲍摇摇头,道:“卿家先出去吧,容孤再想想。”

    说完,桓公鲍接着又去摆弄几上的陶器。

    对陶器的喜爱是陈侯一系的遗传,可以说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

    当年陈侯的先祖遏父弃商奔周,正是靠着一手精湛的制陶技艺,得到了文王、武王父子两代君主的器重,担任陶正一职。

    后来武王建国,册封遏父之子满为陈侯,列为“三恪”之一,还将长女下嫁。可以说陶器是陈侯一系的立国之根。

    ☆☆☆☆☆☆☆☆☆☆☆☆☆☆☆☆☆☆☆☆☆☆☆☆☆☆☆☆

    写信给陈桓公鲍是璒琒给石碏出的主意。

    自从废公州吁伐郑得胜归来,石碏急忙将璒琒找来。

    “你可知道此次伐郑得胜?”

    “知道。”

    “那你又是否知道贼子将要回国?”

    “知道。”

    “如此,则除逆之事难办啊!”

    “哦?”

    “就怕朝中诸臣经此一胜,再无除逆之心啊。”

    “那倒未必。就算朝中无人愿意相助,还有国人之力可借。”

    “可是……”

    “若是老相还不放心,还有外力可借。”

    “外力?你所指的是?”

    “目前倒还不急。就请老相国暂缓几日。”

    “难道就这样枯等?”

    “若是老相国着急,目前到还有一事可办。不过却是要借助国人之口。”

    “嗯?”

    璒琒从怀中掏出一枚竹简,递给石碏,道:“只需老相国使人教会市中小儿传唱此曲,自然会有绝大效果。”

    石碏仔细看了看竹简上写的内容,道:“就是如此简单?”

    璒琒微微一笑,道:“就是如此简单。”

    石碏道:“这又作何解?”

    璒琒收起笑容,严肃的道:“我乡中有一圣人曾言:‘作为宣传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必然去占领’。老相国千万不要小看这枚竹简,这就是宣传。宣传也是战斗力。”

    ☆☆☆☆☆☆☆☆☆☆☆☆☆☆☆☆☆☆☆☆☆☆☆☆☆☆☆☆

    废公州吁在大军的凯歌声中志满意得的回国了。

    胜利来的比预想中的容易,令他有些微醺。

    他很喜欢这种感觉。

    这种感觉令他想起了十六那年初次出宫游玩时,在湖边看到的那艘从柳阴深处摇出来的画舫。

    翠绿色的顶朱红的栏杆,雕花的窗子里,湘妃竹帘半卷。

    一个风姿绰约的绝代丽人,正坐在窗口,调弄着笼中的白鹦鹉。

    一只手托着香腮,手腕圆润,手指纤美,眉宇间仿佛带着种淡淡的幽怨。

    他到今天还忘不了那双大大的眼睛,那个挺直的鼻子,还有那很斯文,很秀气的样子。

    可惜这种陶陶然的感觉被一阵歌声打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