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6 慈善方案(上)(第1/2页)  1979新香江之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邵一夫听到《歌声在哪儿》的广告费达到一千六百万,丝毫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命人找来前四集录像,和几位tvb的高层在办公室里整整观摩了一个下午。

    坐在邵一夫右手边的是个面容敦厚c体态雍容的中年胖子,他就是无线台黄金监制王天霖,烂片王的老爹。

    关上电视,邵一夫皱眉问道:“天霖,你看这档节目怎么样?”

    王天霖不假思索地道:“说白了,天庆抓住了小市民好奇心,告诉他们一个普通人怎么成为歌星的,比较出彩的地方还是天庆写的新歌。”

    “那我们也做一档这样的节目怎么样?”

    王天霖犹豫片刻,低声道:“六哥,我们不大好做的。天庆推出的都是新人,如果我们拍这档节目,已经成名的会让人觉得是做作,不真实,没有成名的,培训班倒是有不少新人,可我们节目的主旨不好确定。”

    邵一夫不解地道:“什么意思?”

    王天霖苦笑道:“天庆定的是《歌声在哪儿》,直接说明这是一档音乐节目,一首接一首新歌的发,关键首首经典,令人欲罢不能。再加上他搞的演唱会巡回,让那些小孩子个个着了迷似的,所以才能一下子火爆起来。”

    “如果我们来做,用音乐做主题显然已经落了下风,用影视剧做主题,似乎节奏性有些跟不上。影视剧本来就是虚拟的故事,如果刻意让人编排,我担心观众不一定能接受,宝岛不是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邵一夫咂叹道:“说来说去,就是说我们搞不出来同样的节目啦——”

    王天霖满脸苦笑,坐在邵一夫左手边的方怡华一声不吭,因为梁淑仪的事情挨了骂,这两天不得不小心翼翼的。

    邵一夫又问道:“如果《上海滩》采取免费授权,他们会同意让给我们广告时间吗?”

    方怡华艰涩地道:“恐怕不行。《歌声在哪儿》的播放时间段是不固定的,随便什么时候都行,《上海滩》只能在电视剧的黄金时段播放,在其他时段播放的话会影响收视率,广告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毕竟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人,邵一夫自嘲地笑笑,道:“怡华,帮我约一下天庆。”

    方怡华苦着脸答应下来,邵一夫笑道:“淑仪不是小气的人,她还是会给我这个六叔面子的,我听说天庆真人不露相,不喜与人交往,唯一一次在机场接受采访还是戴着大墨镜吧!老查不是自诩天庆保护人嘛,你可以通过他联系。”

    老头子就是老头子,考虑的比谁都周全,方怡华这才面露喜色。

    自75年起,因为越南内战和企业国有化等问题,强行剥夺在越南的华人财产,为逃避迫害,数以十万计的越籍华人和华侨开始亡命之旅,其中不少人葬身大海,举世震惊。

    79年2月8日,又有一艘载着2600多名难民的“天运号”在夜幕下进入香港水域。

    “天运号”是一艘3500吨的巴拿马籍货船,难民一直不被允许登岸,一直等待香江政f去决定各人的前途,直至4个半月后的6月29日,有船民切断锚链,令整艘货船在怒海中漂流,直至撞到南丫岛附近的礁石搁浅,船身下沉。船民纷纷游到邻近岸边,却被警察围捕,最终所有船员获准登岸,被安置到异常挤拥c人数过万的难民营。

    “天运号”事故变成国际人道主义问题的一个象征事件,亦为影响香港历时四分一世纪的难民问题写下重要一页。

    79年7月,英国政f在日内瓦签署一项关于处理越南难民问题的国际公约,其中内容包括将香江列为“第一收容港”。

    因此,从越南出逃的难民,由第一收容港先行接收,再经西方国家甄别难民的资格,符合甄别标准的难民可转去这些国家定居,剩下的则由第一收容港政f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