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八章 求学证道(中)(第1/2页)  穿越糟心实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见方孝德的反应,陆羽自知忽悠顺利通过,暂时震住了这个大儒。连忙回拜方孝德,又示意其坐下说话。

    “方先生,太高看我了,求学不敢当,你我各有所长,不如作对知交好友,亦能相互提点解惑,如何?”陆羽提议道。

    “如此甚好!孝德听你之言,回想自你进此屋后,句句话语均有深意,尤‘万事皆有其法,万物皆可论道’此语最是发人深思。只是羽少爷在书堂印制发行的几部小说故事中的一些观点,令我不解,望赐教。”

    “即是好友,我便称你为孝德兄,我未及第暂无长辈赐字,不如就叫我小羽。”

    “羽弟,为兄对你编撰的小说故事有几个疑惑,望能为兄解答。弟之小说故事影响之深遍及大燕各地,民众莫不以羽记书堂所传故事为谈资,在续些时日,大有引导世人所为之势。”

    “圣贤有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书堂之故事多有我华夏子民与外邦之人结交,如张无忌之流竟取外邦女子为妻,而百姓闻书者莫不欣赏赵敏,爱其敢爱敢恨,偏执勉强。如此误导民众,与圣贤书所教相佐,或为天下埋下祸端,此其一惑。”

    “孝德兄,你所困惑的问题,均是故事表达观点与儒家思想有冲突的地方吧?”

    “红袖,你给孝德兄解释下这个问题。”陆羽道。

    “方先生,当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出自《左传·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此‘异族’所指乃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如今的楚地早已尽归大燕,昔日楚地之人已与华夏子民无异,昔日之异族今日已与吾辈同。方先生岂知多年之后草原胡人亦可为我华夏子民,这异族之说,论点不妥。”红袖得体的回道。

    “孝德兄,你的困惑,小弟已窥其微,这类问题非我一言两语能论证得明白,不若孝德兄去小弟名下羽记的产业四处巡查一番,或许有一番新的感触,小弟再与孝德兄论道,可好?”陆羽接过话题道。

    “羽弟,羽记名头甚大,为兄自外云游而归,已多处拜访观摩一番,就因越看越是不解,方才匆匆来寻,求解心中困惑。”

    “即如此,便与孝德兄说说小弟之浅见,望兄不吝赐教。”

    “羽记所出故事,乃促进天下百姓民智,故事所叙观点与当今儒家一派或些许冲突,然兄可否自醒己身,如今儒家一派独大于天下,对天下各个学派打压之甚,早已不复先秦时百家争鸣之盛景。”

    “儒家圣人所推崇为人处事之道即君子之道,然从未直叙何为“君子”,何成‘君子’亦无定论,只反复描绘‘君子’之对立面‘小人’,否定‘小人’之所为。然弟观儒家‘君子’之所为,均标榜圣贤,古来圣贤为数几何?天下芸芸众生几人能以此道为之?非不为也,实不能为。儒生便逞口舌之利,以己之不能攻讦人之不为,以显己之不群?”

    “孝德兄,我等儒学之士,当以何为?小弟以为当自认己之无知,无知则多欲,多欲则求知,求知则身以试践,以正己知。小弟所出故事意欲引世人开心智,明事理,寻新路,正己身!”陆羽侃侃而谈道。

    “。。。。。。”

    “。。。。。。”

    陆羽几篇大论,早在书堂推出小说故事之时便已思考存于心中,现见方孝德听的入迷,知道已震撼对方,便不再言语,坐等方孝德自己领悟。

    不读书或是读书少的好处就是容易被引诱,如天下芸芸众生,听闻小说故事中为众人所赞之事,不自觉就认以为准,从而为之。

    专研一门学问或专读一类书的好处就是容易被震撼,如天下儒生,当闻新鲜哲理,特别遇到古怪的言论时,这帮书生更是容易震出一种颠覆三观的爽乐感。何况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