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〇七章 乱世忠奸(第1/4页)  乱世逍遥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话说这年已是明正统十一年(即公元1446年),皇帝朱祁镇于九岁登基,至今已是二十岁年纪。初时因其年幼,国事全权由张皇太后处理。如今张太后仙去,朝中元老“三杨”杨甫、杨荣、杨士奇也相继去位,这一来,蒙古族从此再无忧患,屡屡侵扰明朝疆土。

    那蒙古族自元顺帝率蒙古贵族逃出大都后,继续统治塞北地区,史称北元,洪武后期,蒙古分裂为鞑靼、瓦刺及兀良哈三部。自分裂后,鞑靼与瓦刺便互争雄长,征战不休,并不时出兵南下,骚扰明边。到后来瓦刺也先继位后,鞑靼与兀良哈已相继被统一,其时不仅漠南诸部全被征服,且东胁朝鲜,西略哈密,环明之北边,尽为其所制。也先每年冬遣人贡马于明。初时,所遣使者不过五十人,后贪朝廷厚赏,岁增至二千余人,常索要贵重难得之物。稍有不遂,即制造事端,明廷所赐财物,不得不岁有所增。

    明廷诸多前朝老臣去位,宦官王振便得以崭露头角,始兴风作浪。这王振乃是进士入宫,得先皇器重,使他做朱祁镇礼仪先生,自朱祁镇记事之时,便传他经书之法,礼仪之道,如今授以司礼监一职。

    朱祁镇既自幼受他教导,待他自是敬重异常,不论朝堂上下,常以‘先生’相称,对其更是依赖信任至极。

    其时正当六月天气,闷热异常,京城西首十里之外,有个小村,村中男女老幼,每打过牙尖,便喜成群,围坐在树下,乘凉说话,各人手里均拿了蒲葵扇,呼呼去热。

    这日正当黄昏,众百姓忽见许多难民逃来村中,四下寻求宿食,不知发生何事,又有几人聚在树下,言谈之中,才知大同、肃州一带战乱连连,民不聊生,这些人正是从大同一带逃亡过来。

    人群之中,忽听一人高声唱道:“列位呵,常言道‘一家仁,一国仁;一家让,一国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乃说这天下之势,民安则国安,民强则国强,然如今民不聊生,试问国又如何能强?”

    众百姓一齐望去,但见那说话之人哀毁瘠立,一身长袍已洗的泛白,他见十余百姓围在这里闲谈,便凑了过来,这时见众百姓停下来听他说话,假意咳嗽几声,续道:“如今鞑子野横,屡侵我大明边境,诸位生在这京城宝地,体会不得边关乱世之苦处。且不说边关守将日夜提心,咱寻常百姓却也不得安眠,这皇帝年纪轻轻,只怕有朝一日鞑子就要打到这边啦。”说到这里,长长叹了口气。

    这时树下众百姓听那说书先生说完,又七嘴八舌,谈论是非。只听一中年男子问道:“闻得我大明天子自小受张太后教导,礼贤下士,治国有方,先生如何说民不聊安?”

    那先生啐了一口,说道:“你们生在这方太平之地,自然不知晓关外战乱,百姓罹难的凄苦场景。”

    那男子忙问道:“小弟只道皇上治国安民,不曾听过关外战乱之事,却不知是怎生光景?”

    那先生叹了口气,道:“老朽便是家住大同,想是那鞑子受了朝廷的气,常在边境杀烧抢掠,大同一带实是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呐。便在上个月害得我妻离子散,不得已才跑来这安乐窝里躲躲灾哩。”

    其时瓦刺以朝廷赏物太少为由,常侵犯大同、肃州一带,这京城里的人受皇帝庇护,自然不知晓关外光景何如。

    那男子听他说完,又复问道:“鞑子嚣张如斯,圣上没有遣人前往支援退敌?”

    那先生道:“张太后去世不久,皇帝才至弱冠,如何操得了这等大事?老朽听得人说,如今皇帝宠信宦官王振,朝中大事,尽交由他处理。这王振却是个阴险狡诈之徒,他倒巴不得鞑子兵打进来,便想趁此机会,大败鞑子,邀功领赏。嘿,他又如何能知,如今鞑子齐心协力,个个骁勇?”

    众百姓听到此处,不禁“啊哟”一声惊呼,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