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卷四十七 柳编笆斗称一绝 黎山蚩尤成枫香(第1/4页)  皖江情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憔悴了思念,我听着无趣的感伤歌谣。在清愁红泪中,我心中想寻找淡淡的绿意。那些粲然的微笑,旋转的花浪,又似在召唤着我饥渴的灵魂。我或者在清晨散步,晨风拍拂轻柔;或者傍晚不慌不忙,游走于晚霞下。辽阔无垠的稻田,总动情着我的视野。那里有童稚的思恋,激荡的热情;温情的流盼,微笑的私语。那里有斜阳柴扉,石缝虫鸣;寒蕉望月,日暮风涛。

    我凌乱泼辣的目光里,有疏散疑惑的踪影,都灌满了雨雪风沙,寻寻觅觅,愠意浓浓。峦嶂寒溪,台榭屋宇;牧草庄稼,枯叶泥土。秋天的树叶,春天的花瓣,往往都伴随着,我模糊不清的情感。但是有几盏寒风中的路灯,却总能照亮我心中的空旷。虽然安静异常,这里却井然有序地,享受着无尽的岁月。这里幽暗灯光下的虚弱和疲惫,倒也有几分幸福与安详。山川土地,远近村落,在流云下,在雾霭笼罩间。它们睡意似浓,舒适的疲惫,欲作安歇,又似有清醒几分。

    茅屋渐少,青灰瓦房。或依山,或就原,牵牵连连,结构复杂,但整体错落有致。山坡,院落,苍松翠柏,枫香树古老依旧。蜿蜒河,古枫柏。搂抱着生命无数,只等待着阳光明媚。枫林无忧无虑,歌唱纵情,总的来说,这是件好事。因为没有答案的天真无邪,需要洋溢的笑容而完美。这里冬暖夏凉,石坎岩壁,泉水叮咚。这里春种秋收,果林农田,硕果累累。

    枫林乡位于高河镇西部,西北与潜山县三妙乡接壤,南接三祝、秀山乡,北靠育儿乡。秀(山)高(河)公路沿境南而过,枫(林)三(祝)公路纵贯中心。乡镇府驻路家井。因地图似枫叶,并有成片枫树林而得乡名。建国初属新安区的公岭、鹿苑、路井等乡。一九五六年建立枫林乡,一九五八年属高河区育儿公社,继而并入高河公社,一九六九年并入新安人民公社,一九七二年改为枫林公社,一九八四年改为乡。地属丘陵,土质贫瘠,水利条件差,易干旱。主要种植水稻、山芋。各村都造有块状杉林。鹿苑、新安、南山等村都有茶场,新安、太庙等五个村有桑园。柳编笆斗是该乡的传统的手工艺品,历史悠久,畅销内外。柳编笆斗是该乡传统的手工艺品,历史较久,畅销县内外。

    柳编盛器“笆斗”。笆斗,是一种用柳条(杨条)编织而成的农用盛器。根据容量大小和用途不同分别称“栲栳、拎笆、四升斗、鞋扁(怀宁俗称:海揽簸。指可以存放女子手工制作的各种物品。)”等,是枫林乡农村广泛使用的农用盛器。唐朝卢延让在描写富家子弟挥金如土时,曾有“五陵年少粗于事,栲栳量金买断春”的诗句。“笆斗”的成品,根据大小不同有“七斗笆”、“五斗笆”、“三斗笆”之分。七斗笆也叫栲栳,用来挑运稻谷、盛放大米;五斗笆较多用来盛放米粉;三斗笆也叫园斗,是一种计量用具。另外,还有用于播种谷子、麦子和大豆的拎笆、用来盛放女红针指的鞋扁等。笆斗与农家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女儿出嫁时必不可少的嫁妆,深受人们的喜爱欢迎。柳编笆斗制作技艺有“前道”和“后道”之分。前道制作,经过夹白、晒干、浸泡、编织等多道工序,制作笆斗的半成品。这时的编织大多由妇女担任,因此有“传媳不传女”的说法。前道使用工具有竹夹、铁夹、经夹板、“宽底”(也就是模型)、柳带刀等。“后道”制作,是将半成品装上毛竹“斗圈”和“斗底”,成为结实耐用的笆斗成品。工序有劈竹、撑圈、安底等。使用的工具有:蔑刀、木槌、钻子等。柳编工艺的技法:柳编工艺的主要技法有平编、纹编、勒编、砌编、缠边五种。平编,是编平面席箔类的主要工种。其特点是经纬交织,互相穿插掩映,可以挑一压一,也可以挑二压二、挑一压二、挑二压一,从而形成不同的交叉编织纹样。绞编,是以经纬编压为主要特点的工种。它和平编的不同之处是在经编方面,平编的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