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卷四十八 敝屣富贵养鹿蚕 安庆留学第一人(第2/3页)  皖江情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国后,追随陶行知先生教育救国、科教兴国的理想,先后在南京晓庄师范执教,创办自然学园、儿童科学通讯学校和各种工学团,以晓庄精神搞“科学下嫁运动”。著有大量科普读物和翻译世界著名科学家传略。丁柱中本人是怀宁县大部头译著的开宗。丁柱中学识渊博,思想民主,为政治消息开辟渠道,组装了第一台无线电收音机。一九三一年,他回到怀宁老家,运用丁氏祠产(族产),创办世则小学,作为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园地。世则小学在民国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五一年的二十年中,成绩卓著,闻名遐迩,为普及乡村教育做出重要贡献,也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打下良好基础。抗日战争期间,丁柱中任怀宁县抗日动员委员会指导员,杀敌除奸。不幸因病英年早逝,终年四十一岁。

    程滨遗与枫林乡。程滨遗(1876-1953),字小苏,怀宁枫林乡程家冲村人。《怀宁县志》上称他是“今安庆地区留学外国第一人”。程滨遗岁余丧父,由祖父扶养教育。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年)中秀才,二十二年中举人副榜,二十五年东渡日本,入明治大学。在安庆历史上,创办学校最多的人是程滨遗先生,据不完全统计,他或独资或参股,创办学校达二十余所,对安庆乃至安徽教育有一定历史贡献。他在学术上也有较大贡献,抗战时期编撰的《田赋会要》一书,是“铺叙史实,推究因果”的资料性著作,上自夏商周,下及清末民初,“就历代田赋沿革,为系统叙述,并作史料整理为主。其诸赋役设施,凡与田赋有关者亦触类引及,以求明备”,层面较多,视角亦广,观点平实,在当时堪称详悉。他在安徽大学开设“中国法制史”,亲自讲授,并编撰著作《中国法制史》。另外,他还著有“三影”即:《安庆旧影》、《风尘旧影》、《风烟旧影》。其中《安庆旧影》,为人们了解安庆历史、研究地史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一九五三年二月在安庆病逝,终年七十七岁。

    这里扶疏槐影,缥缈桂枝,清秀于静。我径情直行,便来到新安、太庙等村的桑园。风掠桑园而低吟,犹如浪人哼唱,令我心驰神荡,销铄而迷失。这里的人们看桑养蚕,做到蚕桑平衡。不浪费桑叶,又不至于采叶过度,影响桑树生长。这是一个坎坷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成熟拒绝幼稚的过程。看桑养蚕要在诚实的困境面前,让学习与经验的魅力同行。那样才能桑树繁盛,白蚕青春阳光如潮。

    领回蚕种后,要催青,保持其适宜温湿度,确保孵化整齐,且适时收蚁。谋事在人,成事在也在人。这个过程,可能会苦不堪言,但是会渐行渐远。桑叶要新鲜,使小蚕吃饱吃好。要彻底消毒,预防蚕病。加温排湿春蚕期间,气温较低,尤其是寒潮时,这时要升温。若遇连续阴雨,更要尽量满足其要求。脸颊清癯,鬓发纤纤,在羞涩甜润的蹦跳中,时时有流畅的取悦,眼看着蚕蚁日渐长大。此时浮泛拂扬的感情,神采动人,含情脉脉而奔放炽烈。看着朝辉漾动,因惊惶而充满生机。在晨光中,不知疲倦的精灵,轻轻颤栗着,融成了美丽的风景。桑园要合理施肥,要掌握泥杂肥铺地,农家肥当家,化肥催芽的原则。科学采桑,精心养蚕。成功不是设计出来的,要成熟的经验和科学的知识来支撑。桑叶成熟要一致。喂蚕要按时,饱食就眠,眠中暗而安静,适时饷食,要分批提青,促其眠起成熟整齐。小蚕养到三龄,再分到各蚕户养殖。小的时候难养一点,长大些就好办了。此时再眺望苍穹,回首往事时,所有的辛酸与疲惫,奚落与感慨,也都是俊秀馥郁了。

    微风徐徐,往往掩饰着几分戏谑。秋枫绰约,古径苔封。绵延的山川,灵秀丰神,脱化丰栽,枫声阵阵。我的思绪也如清风屡屡。我斜目倦倚楼,看淡烟雨星,林荫篱落,空山淡远。这里有阴冷诗意的秋风,躁动在街衢巷陌。有城墙屋脊,芝麻地。有半拢睡眼的棉桃,菊花圃。有抱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