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卷五十二 乾隆牡丹誉百里 巴魂米粑遍天下(第1/3页)  皖江情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珠流河由北而南,将小市乡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像斫刀,西部若斧钺。攀缘舒放的绿枝,依然繁茂,雨后更加清丽水秀,忘俗地捉弄着山川。野蕉木棉,苍松翠柏和山茶,痛快的享受着雨水的滋润,在无垠的旷野上。还有我心中无人问津的歌谣,只为那丰收的稻田。消沉闲适而慵倦的摩的,搔首弄姿,惊扰着忙碌的人们。村落拘谨寡言的风貌,趣味盎然,又似乳液般情热朦胧。这里没有闹市激情沸腾欲望燃烧,却是恍惚迷离如痴如梦。我眼前艳羡的景致,奔放飘逸而热烈。我原来只打算相扶风竹深浅路,看凉波可惜绕红楼。遂逐船催拍,无计欢影婆娑花里浪,我游冶处,只愁泪眼问花语。我知道往事随流水,但是不知江月待何人。

    河的东南面,四松、莲湖、杨旗、禅师四村,遥相呼应。瓦房、茅屋在雾烟中,凄厉地疏落着。平缓的小山,宽广的原野,潺潺的小溪;在平淡中选择与放弃着,俊秀天成,而铺陈着潇洒。我采一束清新的山花,却也芬芳四溢。白鹭步履轩昂,点缀着蓊郁不俗的山林。心不在焉的枫林,暗哑稍矮,百无聊赖望着山风带走的云朵。它也许孤独,怨恨而焦躁,又有几分清冷的失望。我把泥沙倶下的激情拂裹,和赏心悦目的优雅疏落,早已遗弃在了风中。我轻闻着错落轻隐的花香。它洁净有致,轻飘而胀满柔情。它在余晖的渲染下,光怪陆离,似乎绝望和希望并存。我愿洗濯灵魂,撩拨漫漫云雾,渐显出山峰、幽泉与绿树。我愿朝霞染绿泥土,辛酸凄切,随风而起;愁楚惶惑,随风而散。我盼望月辉净化,浮云飘远。我希望彻悟神思,点燃征程。

    河的西面,求雨、小市、受泉三村相连。这里傍山做屋,黄泥黑瓦,深翠细竹,平潭而寂静。这里有干涸的水塘,凋零的藤架,还有衰枯的小草;蘧然而神秘,浓郁而凄切苍凉。但是求雨村李家破屋,植有著名的“乾隆牡丹”,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与近在咫尺的“孔雀东南飞”园林并称为小吏港的“双璧”。在这几百年的逝水年华中,看似芜杂而浅薄,实则底蕴深厚而清丽。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名花,小市乡开始了建设“乾隆牡丹”的保护工程。现在在对原来的“牡丹园”进行修缮加固的基础上,仿照明末清初的建筑风格,建设有牡丹亭、外围亭廊和名人碑记等。我行走在街井巷陌,看风景如画。这里清爽的繁华,在夕晖薄暮里,远眺会更加温馨而宁静。我虽冷静漫步,但是洗浴的幸福感,亦真亦幻。我在欣喜的担忧中,也摆谈着骄傲的苦涩。我热切地呼唤,赶快抛弃疑讶悲愁,分享兴奋。我那轻飘飘的灵动,也不再是悲伤亮丽,和绝望的云朵。现在小市乡契机繁华,却饱经沧桑,正欲展翅飞翔。小市镇的“乾隆牡丹”,具有寿奇、香奇、色奇三大特点。花具扁平形,呈白玉色,复瓣黄心,围绕花蕊有金黄、大红、水红、浅红、半白半红等五种颜色,享有“五彩珍珠”的美誉。这在牡丹花中较为罕见。每年清明前后,前来观赏的省内外游客是络绎不绝,文人墨客对其也多有吟咏。

    “乾隆牡丹”的传说。求雨村李家破屋相传,这株牡丹的历史十分悠久。它于清朝康熙年间,由小市人李真宠托友人,从洛阳上林苑移植而来。据说为了运输这棵牡丹,李真宠的友人腾出专用的轿子,让轿夫抬着牡丹送了回来,自己则跟随轿子步行了一千多公里。这株牡丹购来后,当初栽于焦刘合葬墓的左侧,仅仅几年时间,牡丹便长得枝繁叶茂,可是每逢开花时节,花朵总被小孩攀折殆尽,李姓人家这才将它移栽到李家破屋堂轩大天井内;后由乾隆年间的李应文加以精心养护,长势日趋茂盛,享誉方圆百里,世称“乾隆牡丹”。

    在河的西北面,良湖、平坦与茅庵、官桥四村遥相呼应。这里烟火缭绕,村落在流光中摇晃,魅影弥漫。我听见多情的黄梅曲调,在诉说着蚀骨销魂的情缘。我飘泊的心,却迥异其趣。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