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章古代生产队 一(第1/2页)  农门甜妻:养蚕带娃致富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陆家长子卷入命案,被关进大牢,可是陆家的幺女却不受其扰,起初虚心求教,种桑养蚕各个环节都细细询问,时时做笔记,仿若初次接触一般。

    但由于陆玖儿态度诚恳,加上又是富商的蚕丝代表,村里人皆不敢怠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今日那陆家幺女的做派,更是让村长黄策不舒服,黄策坐在桥头,远远地望着桑田里忙碌的村民们。

    原来现在的村民们都听陆玖儿的话,这让黄策这个村长当得十分尴尬,难怪一脸愤慨。

    陆玖儿发现每家每户虽然都种桑养蚕,经验丰富,但是勤劳的报酬却参差不齐,原因在于劳动力没有合理的分配,优势没有发挥,甚至受到局限。

    譬如乔嫂子家,家中男人是个傻子,虽有一身蛮力,却用不上,即便让他耕地,还得让乔嫂子专门盯着他做,而家中老母更是行动缓慢,一寸土可以松上半宿。

    又譬如樊婶子家女多男少,闺女有七八个,个个心灵手巧,他家养的蚕丝是全村质量最好的,蚕宝宝的存活率也相对最高。

    但是樊婶子家的产量不济,因为严重缺乏干体力活的男人们,桑树不够,桑叶量不足,所以她们除了养蚕还得跟着去开垦和种桑,可是一天下来,她们费时费力却又不见成果。

    陆玖儿学习养蚕知识,为了赚钱,但她意识到一个问题,她就算学会了,学精了,她也只有一双手,只有一份时间,创造的效益也就小小的一份。

    倒不如放眼望去,干大事,当好一个管理者,帮助大伙儿的效益翻倍,那她陆玖儿创造的效益,自然也是一加一大于二了。

    陆玖儿经过几日观察,发现洪乔村能干的人确实很多,但是没有人意识到问题,所以处处受局限还自不知,无法发挥最大的优势。

    陆玖儿召集大伙儿,开了一个会议,提出一个建议,将村里的劳动力和资源都合拢到一块儿,资源合理分配,大伙儿也合理分工,到时候蚕丝一并卖了,大伙儿按付出的劳动力分红。

    陆玖儿将活分为四种:细活,粗活、后勤和专设。

    细活是指养蚕和抽丝一类精细的活儿,主要由心灵手巧的女人们完成,不需要风吹日晒,女人们干得也开心,又是自己擅长的事,做起来也得心应手。

    粗活是指种桑和开垦一类,由男人们来负责,看似简单笼统,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节,需要投入长期体力的劳动,种植幼苗,照顾,除草,除虫,砍老去的枯树等等。

    后勤是指采桑,打扫储藏室,收拾蚕房等琐碎的工作。

    不同阶段的蚕宝宝对食物的需求和环境的敏感度皆不同。

    蚕蚁需要进食嫩叶,并要剪碎,方便它们进食,且小家伙胃口很大,需要定期看着,并且增添桑叶,清理蚕蚁排除的粪便。

    桑叶一下子放多了,容易压伤和闷坏蚕蚁,若不及时清扫,不管是粪便还是桑叶发酵,都容易产生异味,而气味对蚕宝宝的成长影响很大,有的甚至可能致命。

    所以后勤的工作,同样重要,还需配合细活一块儿做,并不独立,陆玖儿认为,后勤的工作可由孩子和老人合理分配。

    孩子精力充沛,采桑问题不大,跑来跑去,动作又快;

    而老人经验丰富,知道照顾蚕宝宝的苛刻要求,哪怕行动迟缓,影响也不大,依旧可以发挥老人的优势,并教孩子们做,还能传授养蚕知识。

    最后一个是专设工作,村民们理解陆玖儿前面三个工作的分类和分配,但表示对“专设”不太理解。

    陆玖儿穿越来了以后,注意到家中烧锅的柴火,放在现时代,那都是木材啊!看着就可惜!

    不需要的桑树,有的是枯树,有的是因为不怎么长桑叶,而村民们砍了以后都拿去烧锅,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