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八章 登基大典(第2/3页)  我和崇祯有个约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吏治民艰,将求宜于变通。毗尔中外文武之贤,赞予股肱耳目之用,光昭旧绪,愈茂新猷”。

    这便是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即位诏书。此诏,象征着新皇御宇、万象更新,念完,群臣再次山呼万岁。

    就在群臣都以为登基大典即将结束时,突然,皇帝又拿出一轴黄绫,递给了王体乾,让他继续念。这是他昨夜在天启灵堂里草拟的布政条款,竟然有五十条之多,听得群臣头昏肚饿,摇摇欲坠,心里面纷纷嘀咕:看来,新皇帝不好伺候啊,刚刚登基,就这么会来事儿,又是清理宗室名爵、封地,又是严查奏章稽延,又是大赦天下,又是蠲免赋税,振作之心,颇为急切。

    听了小半个时辰,终于听到了期待已久的那句结束语——“惟尔百司,与朕一德。播告天下,咸使闻知。钦此。崇祯元年乙丑”。

    ~~~

    “你怎么看新皇这份即位诏书暨布政宣告书?”书房里,汪文言淡淡道。

    “其有心振作,固然可喜,不过,让人略感失望。皇帝既然提出蠲免,却又有虚名而无实惠,大部分赋税的蠲免,只到万历四十七年以前的欠额,最多的,也只是蠲免到天启二年以前的欠额,也就是说凡是万历四十七年或天启二年以后拖欠的赋税,仍然还是要追征。而且,其实被蠲免的,也只是积年拖欠、已经无法追征的那部分钱粮罢了。此种蠲免,对于那些一贫如洗的农民,无异于画饼充饥而已。同时,仅由此点,亦可推知,朝廷内外空虚,实在是想打肿脸充胖子也做不到了。此种情势,令人担忧”,陆扬皱眉道。

    听了陆扬的话,汪文言微微颔首,“你说的,固然不错,但说的是事。我真正想说的,是人,具体而言,是人的气魄,从五十点布政纲目,便可以看出,新皇帝是个用心细密的人。这种性子,有好有坏。其实,作为君上,把握个大概就差不了,具体的事情,还是得交给下面人去办。他这么细的规定这、规定那,逾越了为君的本位,越俎代庖,会让在下位者,感到不满的。而且他太急了,刚刚登基,阉党的问题都还没解决,就搞出这么多事情,难免会引起群臣的心思摇摆”,汪文言坐在孔明椅中,闭目道,“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他这个人,格局太小,我瞧不上。公子你如果想要重振大明,最好还是不要寄希望于他才好”。

    听汪文言说完这一席话,陆扬沉吟不语。是啊,自己一个后世的穿越者,明明已然知晓历史的结局,怎么还是会被朱由检励精图治的举措,给迷糊了呢?

    正如汪文言所言,朱由检固然是一名有意振作的明君,但他不是雄主,甚至也说不上是英主,靠他,是扶不起大明的。大明的内忧外患,即将整体大爆发,朱由检这个没有大气魄的救火队队长,到时肯定是手忙脚乱、顾此失彼,压根处理不了这些事情。

    “那么,大明的将来,在哪里?”陆扬感到一丝绝望,喃喃道。

    “说不定,就在你身上,我不是说过嘛,你是个改命之人”,汪文言略微一笑。

    “你就那么笃定自己的判断?!”陆扬苦笑道。

    “我的判断,有时候准,有时候不准”,汪文言不负责任地笑笑,“谁说得清呢”。

    “好了,不说这些有的没的,现在怎么办?先对付完阉党再说吧”,陆扬道。

    “你不是已经向皇帝提出了解决之道——拖?”汪文言道,“一个字,便足以绝杀阉党了”。

    “……”

    “所以啊,公子你想的,并不是如何对付阉党,而是如何从对付阉党这件事情中,获得好处,对不对?”汪文言似笑非笑道。

    “没错”,陆扬眼神中精芒一现,“我要自己来力挽狂澜,逆天改命,那我就不能碌碌下去”。

    “公子,终于承认了自己的野心?”汪文言笑道,“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