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一章 尴尬的权力均衡(第2/2页)  我和崇祯有个约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战军,差了真的不是一点半点。而崔呈秀在宣府、大同、辽东等地,恰恰布下了很多的棋子,投入了很多阉党分子,如果有事,这些边军,很多都会支持阉党。

    所以,“九千九百岁”魏忠贤与“万岁爷”朱由检,如果就权力而言,各有优劣——

    从威望来看,两人大抵持平:魏忠贤横行天下多年,各地官员纷纷归附,在短期内,他的威望,还是不可取代;而朱由检呢,以往是不起眼的王爷,没有任何政治基础,现在算是初出茅庐,但毕竟有皇帝的名分、头衔,象征着正统,各地官员自然哪怕不倾向于他,也至少会保持中立,除了少数核心阉党,其他人断然不会卷入叛乱,他们会选择观望。

    从京师兵力来看,朱由检居于上风:朱由检有英国公等勋贵武将支持,加上王朴的反水,他手里有六万人左右;而魏忠贤呢,则只有三四千锦衣卫,兵力严重不足,甚至各帮会堂口,都不再支持魏忠贤了,一方面,铁杆支持魏忠贤的帮会,在上次中军都督府的战役中,基本上损失殆尽了,另一方面,事后朝廷发布的邸报,说是锦衣卫诱歼了帮会势力,还将杨衰追封为“烈士”,让各帮会堂口对魏忠贤产生了嫌隙,至少是不信任。

    从外省兵力来看,魏忠贤居于上风:魏忠贤在宣府、大同以及辽东,有很多党羽将领,可调集、控制的兵马,约有十万左右。而朱由检呢,因为孙承宗下野,旗帜鲜明倾向于他的将领,几乎没有。至于辽东经略高第,本来是天启皇帝的人,但随着天启的驾崩,他成为了一个没有归宿的棋子,至少在目前看来,他在名义上,是魏忠贤的人。朱由检对他,自然是绝对不信任。至于高第麾下那些辽东人马呢,哪怕是最反对高第的袁崇焕,也曾经在天启朝时,上过奏疏,请求在辽东为魏忠贤建生祠,表彰魏忠贤的功绩。这些人,或许是出于无奈,为求自保,而不得不违心去做了这样的事情,但朱由检一时半会还辨别不过来,他自然都不能信任。这个不信任,那个不敢用,其结果便是,朱由检在外省,几乎没有可用之人。

    综上所述,其实朱由检与魏忠贤已经陷入了某种尴尬的均衡,谁也打不破目前的权力格局。不过,陆扬说得对,一个字——“拖”,拖得越久,局势对朱由检就越有利,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阉党会人心浮动、越来越松散,呈现出一种不断的加速度式解体。而朱由检作为皇帝,他的皇位会越来越稳,旗帜鲜明投靠他的人,会越来越多。

    所以,朱由检接受陆扬的建议,他很愿意拖下去,而魏忠贤呢,他知道拖不是个办法,但他也没有别的办法,暂时也只能这样拖着,他目前能做的,就是各种试探,他要搞清楚皇帝的真实想法,如果皇帝有意灭了他,他就不能再拖了,得孤注一掷、放手一搏。如果皇帝没有那个意思,那他便走一步看一步,毕竟权势得来不易,哪里又是说放下就真的放得下的呢?能够继续做他的“督公”,他又岂会愿意返乡,做一个田舍翁。再说,没有了权力,田舍翁也不是你想做,便能安安心心做下去的。权力的游戏,从来都是一个成王败寇、赢者通吃、输者一无所有的零和游戏。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