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四章 海外长城(第1/2页)  我和崇祯有个约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其实,早在天启元年,毛文龙便突袭女真人后方,取得了载入史册的“镇江大捷”。对于毛文龙,朝野上下,无不赞誉,将他喻为本朝的“班超”、“耿恭”,例如:

    天启皇帝曾下诏书,褒奖毛文龙:“念尔海外孤军,尤关犄角,数年以来,奴未大创,然亦屡经挫衄,实尔设奇制胜之功,朕甚嘉焉。兹特赐敕谕,尔其益鼓忠义,悉殚方略,广侦精间,先事伐谋,多方牵制,使奴狼顾而不敢西向,惟尔”。

    孙承宗曾谓:“文龙以孤剑临豺狼之穴,飘泊于风涛波浪之中,力能结属国,收离人,且屯且战,以屡挫枭酋。且其志欲从臣之请,牵其尾,捣其巢。世人巽软观望惴惴于自守不能者……愧死无地矣”。

    熊廷弼曾谓:“管铁骑营加衔都司毛文龙,弃儒从戎,志期灭虏,设防宽、叆,凡夷地山川险阻之形,靡不洞悉。兵家攻守奇正之法,无不精通,实武牟中之有心机、有识见、有胆略、有所为者,岂能多得?!”

    王在晋曾谓:“今有毛文龙在焉,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者也”。

    以上是皇帝、内阁、兵部、辽东经略等对毛文龙的评价。民间也有相应的赞誉,例如诗画名家董其昌曾谓:“毛文龙以二百人夺镇江,擒逆贼,献之阙下,不费国家一把铁、一束草、一斗粮。立此奇功,真奇侠绝伦,可以寄边事者!如此胆略,夫岂易得?使今有三文龙,奴可掳,辽可复,永芳、养性可坐缚而衅之鼓下矣。”

    当然,他们说的,都很好,但不如陈良训说得那么直截了当,东林党人陈良训谓:“今日所恃海外长城者,非毛文龙者乎?!”

    “海外长城”,这四个字,恰如其分地点出了毛文龙的独特性、重要性。毛文龙,开辟敌后战场,有力地牵制了女真人,有大功勋于朝廷,他收纳难民,让女真人后方的流离失所的汉人,能有个投奔的地方,有大功德于黎民。称其为“海外长城”,实不为过!

    如此的毛文龙,按说,应该是辽东掌权者的掌上明珠,麾下能有如此悍将,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啊!不过,在与赵率教、祖大寿、吴襄的交谈中,陆扬发现,袁崇焕总督似乎很不喜欢这个毛总兵。这却是为何呢?难不成,就因为毛文龙桀骜不驯?或者说,因为他搞自主创业,没有给袁总督缴税、分红?陆扬一时半会,还真是想不明白。

    突然间,陆扬觉得他有点看不明白袁崇焕这个人了,历史上那个正义凛然的民族英雄的形象开始模糊,是是非非,似乎有点似是而非起来。

    甚至,他隐隐能够理解为什么袁崇焕落了个身死名裂的下场,如果不是恰逢明清易代,袁崇焕就被彻底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了。

    而且,清朝新主在《明史》中不断烘托袁崇焕的形象,甚至不顾虑是他轰伤了新朝太祖努尔哈赤,很可能只是为了将前朝末代帝王崇祯给彻底抹黑,从而得出一个结论:明朝灭亡,是罪有应得,清朝建立,是天命所归,你看,崇祯,就那么一个袁崇焕,还被他自个儿给千刀万剐了。

    不过,这是历史的真实吗?陆扬感觉自己前世的历史知识,有点靠不住了,还真是应了孟子的那句老话啊——“尽信书不如无书”。历史浓雾的背后,到底是怎样的真实?陆扬只能靠自己取探知了。

    ~~~

    这两日,陆扬跟着吴三桂,学习学习了一点箭术,两人都是年轻人,倒是很合得来。陆扬对这个剑眉星目、眉宇间气度不凡的少年吴三桂,也很是欣赏,暗暗道:可不能让你变成遗臭万年的大汉奸,如此儿郎,当为汉家效力。

    前世,陆扬挺喜欢看一位名为张宏杰的历史学家的文字,张宏杰对吴三桂的描写,可谓是入木三分,吴三桂其实本来是一个正面、楷模般的人物,只不过,在明清易代的动荡中,他恰好立于满、汉之间的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