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智乐虬初显端倪 蛮家将半路埋伏(第1/9页)  三国之温侯再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智乐虬初显端倪蛮家将半路埋伏

    三月,董卓斩太傅袁隗。天下士大夫尽哀。

    四月初,济北相鲍信感袁氏之前对自己的恩德,遣弟鲍忠领步骑三千至阳人助孙坚。以忠之意,坚勇烈且拥兵两万,现在又有自己相助,足以和华雄一战。然则孙坚却认为自己的士兵大多都是新兵,无法与宜阳内五万西凉雄师对抗,所以只是在训练,并不同意出击。鲍忠一气之下,领着自己的三千兵擅自到宜阳城下搦战,被华雄一刀斩于马下。董卓加华雄为步兵都督,总领关内三万五千步兵。

    五月,到达酸枣的诸侯越来越多,每人或带一万或带万五,就连原本是单身一人的袁绍因为袁隗的缘故,也从渤海遣高干带兵一万至酸枣。董卓惧联军势大,乃调宜阳两万以充实虎牢关防。

    至董卓五月下旬召集诸将商议讨敌之策时。

    战力对比为:

    董军有步兵一十九个军,总计六万零八百人;骑兵六个正常军一万九千两百人;以及一个加强军:飞熊军五千人。共八万五千人。

    诸侯联军步兵大约十三万,骑兵三万五千人。共约十六万五千人。

    “叛军两倍于我,如之奈何?”议事厅内,董卓环顾诸将,不无忧虑地问道。

    李儒上前拜言:“鲍忠为袁氏故吏,四月时为报袁隗仇而向孙坚求兵,为坚所拒,孤军为华督统所破,忠本人亦死于阵前。忠之死,与孙坚脱不了干系。而如今盟主为袁绍,负责酸枣军粮调配为袁术,此二袁闻孙坚托故不出兵为其家族报仇,必然暗地里恼坚。臣想,如行反间之计,暗言孙坚忌袁家势大,有意独立。如此计成功,二袁必会心忌孙坚,暗里拖其后腿,则孙坚虽有异材,也未必能胜。”

    孙坚的确是天下间为西凉军顾忌的几人之一,此计一出登时引来一片叫好声。董卓思量片刻点头同意:“如军师所言。”顿了顿,又问道:“只是对于虎牢关外十七万大军,不知军师可有什么对策?”

    李儒揣度片刻,道:“联军盟主袁绍西进之心已定,我等只要据守虎牢,占此地利足以拒诸侯军于关外。另,十七万大军日耗钱粮数以十万记,此时皆靠冀州邺城支撑。但冀州虽富饶,其粮草储备也是有限的,依我之见,快则半年,长则一年,其粮草必尽。届时,诸侯联军必散。”这李儒不愧是汉末有数的参谋,对于战局的把握自有去独到之处。

    董卓两眼一亮:“诚如军师所言,大军日费千金,千里馈粮,必不能久!”

    “丞相!”又一人转出班列,进言道:“军师所言字字金石,敌军之弊尽数暴露。然则有一点臣想补充,便是依臣看来,袁本初西进之心未必坚如磐石!”

    “哦?!”即使是对这个人心有成见,李儒也对他说的话产生了点兴趣。

    董卓道:“试言之!”

    那人道:“袁绍为袁逢之庶子。出生后一月,其父死。年少时好游侠,对上司之命置若罔闻。又养宾客于内,袁隗素不喜,数责绍曰‘汝破我家财。’由此可见,绍并不为袁氏所喜。

    后袁隗死后,都说绍有孝心,悲哭三日后独自一人上前线督战。但臣请问,三月袁氏灭族,袁绍若是尽心报仇,为何高干所带的一万士兵直至五月才到前线?为何来的不是大将颜良文丑?为何即使联军比我们多了一倍,仍然是毫无动静?”

    大殿内静至落地可闻,只有站在大殿中央的那人越讲越兴奋:“要哭三日表达自己的感情,用辣椒水滴眼即可。但只有事关利益的时候,才是最能体现一个人内心的时候。从渤海的守备之兵比西进之兵更多这事实,就足以知绍心偏向何处!”

    没有从战略,战术的角度分析战争,而是将矛头直至人心,对敌人的心理分析的那么透彻。对于这样一个标准的谋士,万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