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王朝兴衰(第1/3页)  寒竹依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冰风冽雪侵寒竹,凛冬极迫韬晦怫。

    霜凝玉节翠微漾,依涧清耸虚怀谷。

    华夏大地浩瀚无垠、地大物博,以中原为始绵延四伏,古往今来,无数英雄引金戈铁马逐鹿天下,只为能荣登九五之位权揽壮美河山,直至齐氏太祖荡平群雄建立大夏王朝,自此四方朝贡、天下一统,如此沿袭一百七十六年,帝位历经五代传至圣宗齐汜,时大夏国威早已名震海内,周遭藩属争相依附,将大夏强盛之势推至顶峰,后圣宗以神州浩土划分九州,分封八子为王各领青、徐、扬、荆、梁、雍、冀、兖,太子齐涂则坐领皇城豫州以袭帝位。

    谁想此后帝氏竟子嗣微薄,接连九代尽是一脉单传,至第十四帝明宗齐勉时,大夏国运早已不复先前,加之明宗生性多疑、独夫残暴,肆意削弱八王势力以安插朝中耳目,致使原本同气连枝的齐姓九州逐渐分崩离析,后梁、雍、冀、兖四王上书劝谏,明宗竟听信宦官之言将四王废止,改立近臣赵、韩、周、李为王代领四州,此举一出天下震动,青、徐、扬、荆四王虽有心进谏,但却依旧被明宗不断削弱,以致四州势力皆被梁、雍、冀、兖压制,久久未得翻身,而后徐、荆二王因回皇城述职期间相见饮酒,竟也被明宗贬为黎庶,将此二州封与近臣魏、吕二氏,自此齐姓八王只余两脉,双双心生寒意、疏远帝氏。

    如此又历三十一年,明宗驾崩,传位兴宗齐弘,然,兴宗虽年近四十即位,其性情却懦弱可欺毫无帝氏威严,时新皇登基,朝堂之上兴宗竟被权臣威慑,外姓六王见状暗生异心,而青、扬二王虽有心护驾,却终因无法与六王抗衡,只得悲叹兴衰之后各自离去。

    后兴宗无疾退位,传位征宗齐瑜,改年号太昭,谁料征宗登基后整日饮酒为乐、纨绔至极,年方二十却一心效仿风流雅士不理朝政,时常携奴唤俾外出游赏,导致朝野上下百官哀叹、凡尘市井万民心寒

    太昭二年,冬,皇城青龙门。

    冬日的严寒将整座皇城笼罩在素裹当中,青龙门的牙旗被北风吹鼓的猎猎作响,牙旗下八名禁军披坚执锐,手中的兵刃似乎比墙角飘落的瑞雪还要让人心生寒意。

    门外,身披毛氅却早已冻的手脚麻木的杨世伦不停的来回踱步,似乎只有这样才可以稍减寒风的侵袭,杨世伦一介书生出身,自幼父母双亡,靠他一人带着年幼的弟弟苦读十年方才考取功名,后因其为人正气、不惧权贵,一步步熬至刑部尚书之位,今天他的举动在外人看来或许不解其意,青龙门面东而开,隶属皇城四门之首,专供百官上朝之用,可是当今君上久不上朝早已天下皆知,如今不论四时、不分节令,百官未得传唤很少来此,因为来了也只能徘徊于门外。

    但是对值守门禁的禁军们来说,杨世伦却是个例外,此人自齐瑜登基后隔三差五便来此专候,这样倒也时常可以看到外出游赏归来的齐瑜,但是很显然,齐瑜并不想见到此人,因为每次见面杨世伦都会拿出一副天下大义的姿态劝谏齐瑜上朝理政,而齐瑜则一面应承一面躲避着,久而久之,就连值守的禁军和宦官们见到杨世伦时,都没有以前的恭维了。

    “杨尚书。”一声呼唤从身后传来,杨世伦闻言转身,齐瑜的贴身宦官刘公公从远处悠然走来,到近前后对杨世伦深施一礼:“杨尚书还在等君上?”

    “唉。”杨世伦没有回答,只是微微叹了口气,他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如今早已被众人沦为笑谈,但他内心深处却仍留有一份执念。

    “杨尚书。”刘公公上前微微躬身:“依小人看尚书大人还是回去吧”

    杨世伦闻言冷漠的抬眼看看刘公公,后者则苦笑一下硬着头皮往前凑了凑:“如今君上外出游赏,又恰逢雪重风寒,说不得今日便要留宿于宫外了,尚书大人还是改日再来吧。”

    “留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