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第2/3页)  追不回的似水流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让他很难受,但他又喜欢这样的理智,他希望沐秋的理智最终会让她认识到自已的需要,回到他的身边,也许这个时间很漫长,或是会失去这个机会,但只要一息尚存,希望就在。

    吃完午饭回来,小北又看了一会材料,窗外阳光正好,现在正是秋枫飘红的季节,他突然萌生了去紫云山走走的想法。他电话询问了一下酒店大堂,酒店服务生告诉他,出门右拐100米就有去紫云山的班车,整点发车。他一看时间,离3点钟只剩几分钟了,他飞一样的下了楼。车上人不多,路上行人也不多,倒是阳光晃亮晃亮的让小北开始乏困,还好终点站就是紫云山,小北一直迷迷糊糊睡到公车司机到站的喊声惊醒了他,才下了车。

    扑面而来山风带着淡淡的桂香,金秋之季漫山的上千株几百年的桂花便竟相盛开,相传好几百年来,入夜后的城里都可以闻到从山上飘来的香气,桂城之名由此而来,只是这几十年来,桂城的外围早已是各类工厂林立、几条环城高速日夜车流不息,这种夜香飘十里的意境再也进不了城了,不过,在桂花盛开的季节里,从山脚下开始就能闻到这醉人的香气。紫云山红枫闻名瑕尔,小北抬头向北边的山峦看去,山峰起伏,山谷幽深,峰谷之间层林尽染,红的如火,秋风起后叶儿红,整个紫云山都被这艳红嫩黄墨绿包围着,不时听到树丛里的鸟鸣,美不胜收。山腰部隐约可以见到红墙黄瓦隐于山林之间,那就是千年古刹紫云寺了,紫云寺是保存完好的皇家寺院,明朝开国后,紫云寺的方丈深得朱元璋信任,每年秋季总会来紫云寺赏桂对弈,在这里议政定策,紫云寺自然就成为了皇家寺院。据传紫云寺方丈早已料定后来的燕王起兵,朱无璋欲杀之,但被劝阻,方丈对朱皇帝说,此乃天意不可违,并予朱皇帝锦囊一枚,后朱允文依计得保一命。正是因为有这个传说,紫云寺每年来求签打卦的信徒众多,而且有种说法就是紫云寺是“照远不照近”,意思就是就外地赶来的求签打卦的信徒更准更灵。

    紫云山并不高,十几分钟就到了紫云峰,站在紫云峰上鸟瞰省城,山下的玄义湖在阳光下像一面镜子,明晃晃的透照着湛蓝的天空。小北在山顶的一块石头上坐了下来,登高望远,清风徐来,人的心情也变得舒畅起来。坐了大概十几分钟,小北沿着木栈道往右下方走,前面的山谷侧壁的一块平地上就是紫云寺,往下走了七八分钟,树木越发葱笼,离紫云寺山门百米,两排两三人合抱的古树,地上则换成了青石板,石板平润,大概也有几百年历史了。山门前的香客开始多了起来,多数是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和手捧高香拜天拜地的祷告者,但这其中一位磕长头的修行人着实让小北一惊,和他一样吃惊和围观的人不在少数,他也是第一次看到,磕长头的人约摸40来岁,手上和膝上都绑上了厚厚的棉垫,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包括了双手合十,然后至头顶,再回至胸部,然后匍匐于地,非常的慢,走步后重复一次,他的脸黑黝黝的泛着紫红色,眼睛却特别的清亮,看见了小北,憨厚的一笑。在这山间小道里,了无人烟,他的眼神和笑容让小北不由的心生敬仰,这样从早到晚的磕着长头,对个人,对社会到底意义何在?可他的眼神为什么又如此的清亮?宗教的确有种神奇的力量,人类统治这个星球以来,宗教就开始和人类共存,无论朝代怎样更替,总是有种力量让宗教在世间延伸,宗教似乎以一条独特的方式贯穿了人类发展史。

    寺里游人不多,历朝历代的帝王和文人墨客的笔墨颇多,小北也颇为喜欢书法,颇对胃口,一路看下去不知不觉来到了一间禅院,竹门半隐,门框上用草绳挂了一块竖匾,匾上“一卦堂”三个墨字已有些陈旧暗淡,小北抬步进了禅院,院中一棵桂树,树下一张小桌,一把木椅,桌子上一块木质围棋盘,小北走近一看,桌上只有一个棋罐,棋罐里只有黑棋,小北心里纳闷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