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一章 一个人与天下人背道而驰(第2/3页)  人间问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老曲,来两壶上好的梅子酒,老规矩,花生茴香豆先来,今天再加一碟卤肉,”显然王阳明和这酒肆老板非常熟络,在唠叨了几句之后老板便去陆续端来一些小菜。

    “不瞒先生,小子在玉陵借住的地方离这儿不远,这酒肆也是偶尔发现的,不常来但却也熟络,这酒肆虽然简陋但自家酿的梅子酒味道还算甘冽,最主要的是价钱公道,童叟无欺!”王阳明的话说到这里便没有继续说下去。

    看这位叫王羲颐的读书人不像是那种有钱的读书人,而他王阳明也囊中羞涩,况且在他看来,读书人喝酒喝的是抱负喝的是意气,至于在哪里喝酒,喝多好的酒则并无关系。

    好在看王羲颐的样子也不像在意这些的人,于是两个看起来都和失意的读书人便在这小酒肆中喝起了这梅子酒。

    酒入愁肠两人的话便多了起来,少年和王羲颐说了很多,比如他本有一个考过状元的祖父但最终却选择寄情于山水而穷困潦倒,比如他的那位父亲一心想考取功名却一生郁郁而不可得,而他就成了他父亲的唯一希望。

    少年说了很多,王羲颐只是静静地听了很多,在听于被听之间两人之间却如绿水萦绕不止。

    “这满玉陵的读书人如今莫不是想要考取功名,他们如今虽然读书地目地不纯但是却依旧有一颗济世治国之心,但是入仕之后呢,怕是一个留守本心的都没有!

    王先生,不瞒你说,如今人人都说这天渊太平盛世,这世道也确实太平了不少,可是为什么我却感觉这世道却没那么太平,反倒和书里那战国烽火人不是人有些一样呢?”

    少年显然喝的不少,所以此刻嘴里的话在酒肆老板听起来就有些像是胡言乱语了,而在王羲颐耳中少年的话却如琴音入耳心中大块。

    既然相遇便是缘分,而缘分能让两人坐在一起便是志同道合了。与志同道合之人谈道理,这天下就没有如此快意之事。

    “世人皆谓死生乃人生最大事,固然如此,所以这能温饱,能活下去便成为了每个人最重要的事。可是啊,可是世事无常!”王羲颐端起酒杯长饮一口酒而后又长长叹了口气。

    “吃饱喝足之后会想功名利禄,会想青史留名,甚至于会想长生不死,自始秦以来到如今的天渊,盛世算是盛世不假,可说是乱世也不无道理。”王羲颐说到长生不死的时候眼睛微微眯了眯随后抬头望了望门帘外的天上,随后嘴角微微露出一抹嘲笑。

    “今日未曾尽兴,不知可否告知住处,他日定到叨扰一二,”王羲颐感觉到了周围的“天机重重,”他不想无故连累这位年轻人,虽然可能之后这种连累会伴其一身,但此刻他还是选择起身告辞。

    “先生客气了,只不过这几日我便要回乡,原本还有些犹豫,经过和先生的一番长叹的之后我便想通了很多于是有了决定。我在这边的住所便在这酒肆后面的陋巷第二家,若是这几日先生要来便来就行了,别的没有,这梅子酒却能请先生喝个够!”听到王羲颐的话王阳明也起身拱手,而对方点了点头随后抬脚向着酒肆之外走去。

    和王羲颐相谈之间对方言辞甚少,但是谈吐之间却颇为不凡,况且二人相谈各自看法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这让王阳明不由心生亲近之意。

    况且如此一番相谈之后王阳明已经决定最近便出玉陵而去,他不会去参加那被全天下读书人趋之若鹜的科举,不是他自暴自弃,相反,他要去做一件真正的大事,虽然这件事在天下人或许看来他王阳明永远不可能做到,但那又如何呢?

    “虽千万人,吾往矣!”少年握了握拳头随后向着酒肆之外走去,背对玉陵城。

    杨府之内,冷香小筑之内,读过几页书以后的杨文锋负剑立足于杨府阴阳塔之上俯视整个玉陵外城,他持剑于手缓缓将手中长剑指向内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