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章 闲聊三国(第1/2页)  穿梭在晋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战争结束了,各路大军分别回到各自的驻地。卫瓘和李松则班师回洛阳。

    出征的时候,因为担忧战事,没时间闲聊。而今得胜归来,闲情逸致就来了。

    这一天,他们骑马路过北平郡的香山。在现世界里,李松就读于首都医科大学期间,常到这里来玩,自是再熟悉不过。眼下已是深秋时节,瑟瑟秋风中,香山红叶似红霞,排山倒海而来。

    李松沉醉在这旧时风景中,不过后世的很多景点、建筑此时还难觅踪影。卫瓘见此神情,问道:“安宁伯来过这里?”

    李松自然不能说实话,只是敷衍道:“以前在北平郡跟随师父学医,来这里游玩过。”

    卫瓘自是知道李松以前是太医令的事,说:“安宁伯之博学,实乃我平生未见。”

    李松说:“都是因为看的杂书太多,其实好些都学艺不精。”李松说的是实话,在现世界里,他确实看了很多网文、杂书,所以才能知道很多东西。到了这新世界,也确实发挥了不少作用。但这些卫瓘自然不会明白的。

    突然,李松想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刚刚结束不久,作为三国后期重要人物的卫瓘,应该知道很多真相。何不趁这旅途上的闲暇,聊聊三国?看看跟三国演义里描绘的是否相同。”

    于是李松问道:“大人可知道诸葛亮?”

    卫瓘一愣:“诸葛亮可是敌国蜀国以前的丞相啊,安宁伯何以提起他?”

    李松顿感有点紧张:我怎么没想到这个呢?当初诸葛亮六出祁山,可是给魏国造成很大麻烦的,也让当今皇上的爷爷司马懿吃了不少苦头。

    李松脑筋急转,他当然不能说是因为一本《三国演义》的小说,万一卫瓘找他要这本书看怎么办?于是只好解释说:“我从小在民间长大,听说过不少关于诸葛亮的民间传说,盛传其足智多谋,如同汉初的张良,想学习一下。”

    卫瓘出身官宦世家,一直身居高位,不曾听说过多少民间传说,这下倒是有些兴趣:“安宁伯说说看?”

    李松想了想说:“诸葛亮的传说很多,主要有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空城计等等。”

    卫瓘有点跟不上趟:“慢点,慢点。先说说草船借箭吧。”

    李松介绍说:“草船借箭,说的是赤壁之战时,诸葛亮为了完成周瑜下达的造箭任务,和鲁肃一起,带着20条船,船上扎满草人,趁浓雾天逼近曹操水寨。曹操见重雾迷江,怕有埋伏,只得命人拼命放箭,让诸葛亮轻松收获了10万支箭。”

    卫瓘听得一怔:“有这种事?没听说过啊。”想了想问道:“指挥放箭的是谁”

    李松回忆了一下三国演义后说:“刚开始好像是于禁,后来是张辽、徐晃。”

    卫瓘思索半晌说:“这不可能。要真有此事,诸葛亮估计难逃一死。”

    李松惊讶道:“为何?”

    卫瓘说:“就算要放箭,也不可能一直这样放下去,可以改用火箭啊。就算于禁想不到,张辽是何等人物,怎么会想不到?”

    李松简直有点醍醐灌顶的感觉了。姜还是老的辣啊,卫瓘一下子就能点出问题所在。他看三国这么多年了,怎么没意识到这个呢?敌人的木船来袭,就算不知道上面有草人,木船本身也能着火啊。只要不傻,就不可能连射10万支箭还不知道换个战法的。

    李松在古装电视剧里经常看到,古代军队攻城时,让普通箭头上带点易燃物,点着后射向敌方,这就是古代的“火箭”了。这种作战方式在电视剧里经常看到,想来在古代战争中应该很常用。

    于禁可能有点笨,不然也不会后来被关羽所擒。但张辽可是三国里智勇双全的人物,“张辽威震逍遥津”,说的就是他以八百将士逆袭东吴十万大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