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三章 太初感应(第1/2页)  元盛长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修行之路因人而异,有的人无师自通,有的人需要年过花甲,《太初感应》的出现正是抓住了这点。

    当中所讲修行大道,确实不假,何为修行?苍天之始,天地间皆元气,最初一批的感应者,拾取了一半,成为了道中无上的存在。

    然后又有感应者拾取了一半的一半,成为第二批那样的存在,后续又取一半的一半的一半,以此类推,直至元气仅剩为无形的存在,要想修行就必须去感受那道气息,然后自身去修行元气。

    修行大道在天地太初,太易之时,确不是件难事,只要闭上眼,静下呼吸,就可触碰到那气息,但随着元气的渺茫后,修行者就只能去拼命的感触那道气息,所以修行之路相比于上青天只有过之并无不及。

    天下修行者不可估量,可那道气息远在遥远的天穹上,元气不是所有人都能触摸的,但《太初感应》中所讲一点不假。

    所谓修行,实则也是修心,心间的距离是与之最近的,人之初也,心性本至善至恶,修者,心也,性也,道也。

    修行大道无穷无尽,千变万化,时而万里浩瀚,时而针锋相对,动如苍龙,静如玄龟,话语不可说更不可念,成天能够挂在嘴边上的,又怎能称为道?天下玄之又妙的当为此也。

    所以一本《太初感应》对提升修行完全没有太大关系可言,也不知是那家奸商乘机炒作,狠狠赚足了一笔,然而即便是你买了十本《太初感应》放在家中,也无卵用,它并不能帮助一个心性闭塞之人走向修行。

    进入修行后,并不代表万事大吉,之后道路会越发狭窄难走,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或者直至死去都无法参破,会停留在一个境界内半生乃至更久,困惑人的思想,左右你的道路,怎么看修行都如同一条不归路般,可就是有你根本想象不到的人,在发疯似的想要挤进来,这便是修行。

    大道不说,修行已成了一种不可更改的形式,天老爷在最初创世时也未曾会想过能有这样的兴盛景象,人们大多所追求的也不再是太初太易时的大道,更多的是为了那个听起来可笑的念想。

    洞虚之上可永保年华,若能大乘过了入神,便能永世不死不灭,传闻第一批登入无上境界的老祖,在道中道无上境里活了一万八千岁。

    那便是人们的念想。

    碧元珠这类辅佐法器确实是件宝贝,阿离将自身元气只运转了一个周期便有了不小的收获,将元气运行一遍,阿离似乎距离破镜的那道气息并不远了,只是还隔着些什么,犹如一层雾化的水汽笼罩,想要挥散却又置身其中。

    这就是修行的奇妙所在,明明你能感受的到它的存在,又似是近在眼前般触手可及,难在难在这层阻碍上,突破它的契机往往不会局限于用元气感知去冲破,变化莫测,兴许太阳初升,第一缕阳光照入时,眼中世界会发生洞悉之景,便能轻易参破那层阻碍。

    洞悉之景便是奇妙的存在,如获新生般,修行者会进入另一层感知的空间中,去触碰那道天地的无形气息,只要从洞悉中归来,就已破获下一层境界之中。

    阿离的渐微境界已是如此,距离破镜一层相隔,但阿离知道修行之事机缘会更大于努力,若是没有合适的契机发生,三五年去修行参破都是再正常不过的。

    阿离并不着急,他将碧元珠重新挂在了胸前,银白色的月光照进屋内,阿离似乎能够轻微感受的出物体间所流动的气息,破镜境界便是可以用元气操控事物,最直接的为剑者和方士的两种修行之路,元气附着于剑,剑势如惊鸿骤雨,势如破竹;元气附着于物,其形意万千,风雨相融,独树一帜。

    这是后人们对修行所产生的变化,太初之时并不分伯仲,可也是这般奇妙的变化,才促使成了修行的独特魅力。

    天地浩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