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九章 八十年代的键盘侠(第2/3页)  从1983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老规矩,大家回去思考,下周例会汇总意见,确定项目。”

    “好了,散会!”

    三三两两的出门,许非又跑到中心财务,领了二百块钱。一百是奖金,一百是补贴。

    像这种文艺性质的单位,平时拿死工资,拍戏的时候给额外补贴。

    像林汝为,镜头费加劳务费,一共二百五十块钱。也就是说,一个大导演拍部电视剧,就二百五十块钱。

    冯裤子是五十,赵宝钢是六十,许非的包括美工费和现场劳务费,给了一百。

    他琢磨这个现场劳务费,有点门道,应该默认自己是副导演了。就看正式播出时,能不能把自己名头挂上。

    总体上很愉悦,半天进账五百块,别说八十年代,就算在后世也挺牛逼的!

    许非二度回到办公室,急慌慌的看报纸,没看几眼,李沐又冒出来了,“小许,过来一下。”

    “……”

    他忍住抓狂,进到主任办公室。

    “没事儿,随便聊聊。你在台里的贡献我都听说了,不简单啊,春晚大获成功,当记你一首功!”

    李沐都笑成月季花了,手下人这么能干,自己贼有面儿。

    “都是大家的功劳,我只是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

    “不要谦虚,有本事就是有本事。本应大力嘉奖的,但你岁数、资历都太浅,很多事不好操作,希望你理解。”

    “理解理解,主任费心了。”

    有才华又有脾气的人,通常会因为你的才华容忍你的脾气,但大家最喜欢的,还是这种有才华又懂世故的家伙。

    李沐愈发满意,想了想道:“你来也一年了,我记得当初没转户口是吧?”

    “嗯,说是考察考察。”

    “那现在也不用考察了,你有空就回家一趟,把户口转过来。哎,你过年没回家吧?那连你探亲假一块放了,好好陪陪父母。”

    卧槽?

    许非心中吐槽,好像春节一上班,对自己的态度都不一样了。一个比一个热情,一个比一个周到。

    户口很重要,还是要转滴!

    “谢谢主任,等把今年任务定下来,我再回去。”

    “好,你先去吧。”

    许非三度回到办公室,没搭理巴巴凑过来的冯裤子,终于安安稳稳的看会儿报纸。

    《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电视报》、《京城日报》、《京城青年报》……一共八份报纸,全有对《红楼梦》的评论。

    这年头,群众没啥话语权,或者说,没有发声的渠道。舆论界就俩平台,纸媒和电视,能上的都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

    就像报纸上的文章,有的署真名,有的用笔名,全是文人学者,或者大记者、资深媒体人。

    “没拍太虚幻境一节,有违原著,不可原谅。

    太虚幻境在《红楼梦》里极为关键,如果把整部看作一个宝库,那一篇篇判词和曲子,便是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

    不仅揭示了诸钗的命运,还阐明了贾宝玉和秦可卿之间的关系……电视剧竟然无视这一节,这是对《红楼梦》的解读不到位所致。”

    “哎,还真没法反驳。”

    许非最清楚原因了,一是上头管得紧,二是没有技术条件。王扶霖想象不出太虚幻境是什么样子,索性砍掉了,这点确实是最值得诟病的。

    不过试播版才六集,情节尚未展开,对这方面的评价不多,还有所赞扬。

    “贾府选景不够美,没有钟鸣鼎食之家的气派。服装、道具倒是可圈可点,精美华丽,符合人物特征。”

    “前六集的大部分情节处理的比较得体,音乐最值得称赞,片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