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章 起义反抗(第1/2页)  明末绝地狂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除了确实太累以外,还担心会突然出现一支清兵,杨光率领的五百多人,躲在竹林里,不顾虫蚁骚扰,一休息就是一个白天,期间好几支清兵路过,大家都把心提到嗓子眼,紧张的不得了,但清兵中却没有人去怀疑这片茂密的竹林有什么不妥,只是匆匆而过。

    好不容易熬到黄昏时分,杨光正要召集大家再次上路,一个名叫甄二五的农夫跑来向杨光说大家手中都没件兵器,心里实在不踏实,并说他以前在家里砍竹竿为兵器,以竹竿两头锐利的地方为矛尖,曾捅刺死过几个盗贼,建议就在这竹林里砍伐竹竿作为临时的兵器使用。

    “竹竿长矛!”杨光的眼睛立即亮了起来,立即想起来,有史书记载,戚家军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时,曾有民众削竹为矛助战,倭寇以刀剑企图砍掉竹竿锐利的尖头,长长的竹子被砍掉一截后还是一个尖头,只要使用的人胆气足够,还能用来捅刺。有些时候,精锐的戚家军也使用尖竹竿为武器,倭寇因为这竹竿尖矛吃尽苦头。

    杨光立即同意了甄二五的建议,派人前出观察清楚周围十多里都没清兵踪迹,便命令砍伐竹子,人手一杆作为武器,并要甄二五教大家一些简单的使用方法。

    杨光见一排排的竹子被砍下来,想到徐瑶徽不会游泳曾两次遇险,觉得这竹子用途还可以多一些,便要人手一杆外,还砍一些短的大竹筒,给那些不会游泳的人在背上绑上四截组成一个长方形,这可以用来当作救生圈,万一清兵杀来,在这河流遍地的长江下游地区,可以跳入河流泅渡逃生,而清兵多是北方人,如没有船只,只能在岸上干瞪眼了。

    总算人手有一件“武器”了,杨光再次率领大家上路出发。

    但刚上路,杨光又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大多数人一天没吃东西了!

    在竹林里有人找了一些树叶和野菜吃了,但按那竹林的容量只是少数人才能吃到树叶和野菜。

    杨光找来卢文标、张大安、桓智商量了一下,派人到附近搜索了一番,发现有一村庄,但村里的人早已逃亡一空,村边有几十亩的菜地里种有一些青菜、萝卜、黄瓜、冬瓜之类的蔬果。

    杨光要队伍改为向那片菜地进发,到了菜地后,大家一拥而上,将各种蔬果摘的摘、拔的拔,弄到边上的溪流里稍为洗洗,便大嚼起来,没吃完的还带着走。

    在大家生吃蔬菜时,杨光拿出一张a4纸,写一张借条,借条大意是说他杨光和弟兄们来到贵地,饥肠辘辘无以充饥,他借贵菜地的蔬菜用于充饥,请菜地主人收好此借条,日后好向他杨光追索,他杨光必然连本带利一并奉还。

    杨光写好后,用一块石头压在菜地边上,希望菜地主人能看到收起来。

    谁也想不到,这菜地生吃蔬菜留的借条,还真的被菜地主人收去了,并在多年后找到杨光,杨光也真的按照承诺连本带利照价奉还。

    这成了一段佳话,此处不表。

    虽然是生吃蔬菜,但大家都吃了个饱。

    这一夜,也许是有了昨夜的经验,虽然还是跌跌撞撞,但速度快多了。

    走到半夜时分,走在前头的人突然发现前面不过七八里远的地方一片通明。

    “那是什么?”跟在杨光身边的书生卢文标最先开口。

    原来这是一些丘陵地带,一条几乎九十度角的弯路,路对面有人打着火把走来,要到很近的距离拐弯时才能发现对方。

    “那是火把,可能是清兵的!”

    整个队伍迅速停了下来,大家都不敢声张,静待杨光作出决定。

    甄二五此时也在杨光身边,他的意见颇为勇敢:“清兵?来的正好。要不要冲上打他娘的?”

    杨光看了对面走来的队伍,只见他们打着密密麻麻的火把,至少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