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六章 总督夜谈(第1/4页)  回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川照诏令。盛庸因罪被眨为云南军镇合事。协助云南军公南,而耿炳文临时被赋予北平军镇总督之责,调沐员长子沐斌为北平军镇副总督,协助老将拱具边关。

    当沐斌从云南赶至北平,已经是建文十一年的五月间了。朱允坟走这一步,也标志着沐家要逐渐离开云南,号称黔中王的沐家,估计等沐斌积功之后,慢慢的就要改成别的了。不过此时没有人想这么远,只是觉得沐家在圣上的心中依然宠隆依旧,都觉得十分羡慕。

    因为耿炳文已经六十有余,就算是大明此番大败帖木儿,抚平朱林的叛逆,战事一毕,也是回京师颐养天年的宿命,而沐斌这个副总督早晚会被扶正,那么他们父子二人一北一南,把持军镇大权,端的羡煞旁人。

    天下精兵,精锐尽在辽东、西北,南方也就是云南军镇的士卒在沐英的调教下,可以以火器与这两处抗衡。但是同时把持在两父子手中,也不由不使大臣们有些担心皇上的举动,不过战事吃紧,暂时谁也不会说什么。

    整个冬季,长城一带都是出奇的平静,皇上出乎预料的放过了进退维谷的帖木儿,这让许多武臣们都十分不解,不但如此,还开始了和朱橡的谈判,双方进入了相持的阶段。

    耿炳文已经老了,再加上皇上的旨意,于是开始有些心不在战,只在保存自己的实力。只有在战争的危险迫在他的头顶上了,他才出兵应付一下。

    平时,任凭长城外旷日持久地困在强大的骑兵包围之下,他也按兵不动,整天也就是例行的巡视军务,沉简在这不可多得的平静之中。

    而傅雍就大不一样,他是皇上潜邸之中的老人,辽东军镇的老总督了,在辽东军镇上已经是第二任,按照皇上拟定的规矩,他第二任结束后,就要离开这个地方。可以说再也难有机会回来,保卫这一方水土,对他来说,辽东具有更深切的感情。

    何况他辽东军镇所负责防御的边境,现在基本上都落入了朱林的手中,如此下去,如果拖到他卸任,恐怕他就要抱憾终身了,因为辽东军镇在他手中失去,虽然是奉旨后退,但他们傅家怎么能忍受这种屈辱呢?

    件雍可是将门世家。可说从小开始,就被父亲培养成军人。

    这种根深蒂固于他精神中的军人风骨,到了现在快五十岁年纪,就更是弥深弥坚了,所以他一心只想反攻辽东。夺回属于辽东军镇的辖地。自皇上驾临北平以来,他一直在寻找战机,在谋划开战的方略。

    转眼就是近半年过去了,日思夜想,心绪不宁的傅雍,常常心如烈日下的禾苗一般焦燥难耐。每当这时,他总是轻衣简从。悄悄离开闷热的总督府,到周边的营地里走走,跟一些陌生的部属闲聊。没有一定的对象,也没有一定的话题,但常常谈得十分轻快,十分投机,使他的烦恼淡释,有时甚至还意外地得到某种启迫。

    这玉黄昏时分,他喝了几杯解渴的淡酒,脸上带着微微的酒意,唤了一个贴身随从,趁兴之所至,一路穿过营地,顺着一条光亮的青石板路走了去。

    渐渐夜幕四合,暗蓝色的天幕上,斜倚着一张弯月。这时清风悄起,将路边的小树摇出阵阵的凉爽。弯月的微光,将路径照出朦朦的光亮。

    傅雍的心情一时轻松下来,胸怀中稳隐搏动着一种常年公务操劳不曾有过的轻松。他觉得这月色,这清风、这小路如画如诗。他也算是个读书人,也曾有过种种儒雅的爱好,但为着建功立业和皇上的信任,他将自己最美好的时光,消磨在马背之上。

    如今快到了知天命之年,身子骨已欠硬朗,再不建功,还待何时啊!他伫立树边,仰望着苍穹之上的月牙,在内心里发出一种无奈的叹息。

    许是过分的宁静,他那并不十分灵敏的听觉,却分明地听到了水声和人的欢笑声。这声音吸引了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