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零三章闹剧(一)(第1/4页)  回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朱栋的船队是在大屿山岛西北部的东涌停泊的。

    大屿山,像一匹奔马横卧海中,马头低伏向西南,马尾高翘指东北,是珠江口南部最大的海岛。岛上多潮汛、草荡,历来是产盐的地方。早在北宋时,就在这一带设了两个官办盐场,一个在称为官富场,一个就在这大屿山的海南场。

    而今,盐场早已经废弃。出于记忆中对于香港的好感,朱允炆在登基之后,对这里大肆的进行了开发,已经成为南亚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明有百分之四十的货物都在这里集散,这次,又准备做为御驾出行的首个歇息地点。

    此时的大屿山,正在热火朝天忙乎着准备迎接皇上即将到临的庆典。

    明年的春天,皇上将会从这里往南洋亲自迎接据大明的功臣,也就是环球航海一圈的齐天瑞一行。什么环球航海一圈,无论是在百官眼里,还是天下万民眼里,都是不可理解的,但是这件事既然值得皇上不远万里前来褒奖,料来肯定是一个天大的功劳。要知道“御驾远行”,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惊心的事情,说出来只有四个字,但是做起来,却不知道有多么的困难。

    这种态度表达的是那么突然,以至于天下人都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而且,如果是单纯的隐退也可以让人接受,最适当的做法就是禅让皇位于太子,然后自己做太上皇,但是朱允炆并没有这样做。

    “太子监国,二皇子和三皇子辅之。五年后待朕归来后决议”

    这是朱允炆定下的基调,这个决定一时间急煞了一班臣子们,皇上这是怎么了,这不是为大明留下了动乱的根源吗?

    因为皇上刚刚年过半百,在朝臣们的眼中正处于春秋鼎盛的年纪,现在突然做出一个隐退的态度。

    天下不可一日无君,大明不能没有皇帝。

    所有的人都这么认为,于是,进谏的奏折如同潮水一般涌进了紫禁城中,但是并没有改变皇帝的心思,反而更加坚固了朱允炆的决心。

    朱允炆心里也有苦衷啊曾经在刚刚登基的时候,他就在考虑一个问题,到如今仍然没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自己的路到底在那里?

    这句话往深处追究,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作为一个穿越者,比别人多着几百年的历史知识,按照正常人的思维,朱允炆对于社会发展的走向,应该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

    但是朱允炆没有这样想,为什么呢?因为他突然找不到借鉴的对象了。

    他是穿越者,而且在穿越之前也曾经是一个穿越文的爱好者,看惯了别人设想后的结局,但是轮到自己当家作主时,却在一瞬间茫然了。特别是在登基之后,他彻底的茫然了。

    自己所领导的大明王朝,该向哪个方向前进呢?

    不可否认,固有的思维模式已经很难满足他的想象了,朱允炆在五十大寿之后,认真的总结了一下自己的发展经历,发现其中有着很大的侥幸存在。

    首先,在这个皇权至上的年代,他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他是洪武大帝朱元璋指定的接替人,而又由于自己的历史知识,避免了改变历史的所谓靖难,也就是基本上杜绝了朱棣篡位的可能,不但是这样,而且将朱棣的野心,有效的改变成为自己统一天下的棋子。

    在他统治大明的年代,朱棣已经没有任何威胁的存在,不但是这样,朱棣还被自己当做是牧羊人一般的驱赶着游牧民族,将帖木儿的入侵当做契机,趁机扩充自己西北一带的疆土。

    东北、朝鲜、日本和琉球,几乎没有伤筋动骨的收入了大明的疆土,朱允炆相信,而且有朱棣控制的蒙古和帖木儿帝国原来的疆土,名誉上也归入了大明的版图。

    这种丰功伟绩是天下所公认的,不过在朱允炆看来,他的成果,实际上对于一个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