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出兵徐州(第1/4页)  三国之狂战将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张仁干笑着拱拱手,心中暗想:“现在才二月底,天气一点都不热,你搞把扇子在手边扇什么扇啊?难不成这些文士牛人都喜欢带把扇子,有事没事的摸出来扇两下摆摆谱?”

    荀彧让张仁坐下:“怎么,回来尚书府做事你好像不怎么开心?”

    张仁道:“是有一点。.2”

    荀彧道:“没有在小镇上那么逍遥自在是吧?你这个张世清,就不能收收性子,安心的做点事?”

    张仁心道:“我哪里不安心做事了?这一调,我镇上搞了一半的东西不知得扔下多少!”

    荀彧道:“既然回来了,就安心的做事吧。老实说,你在我身边帮我的话我不知轻松多少。你不在的这一年,好多事我都找不到个商量的人。”

    张仁道:“怎么会呢?老郭、公达他们……”

    荀彧道:“别提他们了。有些事你去办我省心,叫他们去的话不见得能办出你的成果来。”

    张仁道:“说是这么说啦……这都什么时辰了,老郭他们怎么还没来?”

    荀彧道:“你就别提这个郭奉孝了行不行?一般没什么要紧事他来都不会来。不过他不来也好,他要真跑来就绝对出了大事。”

    张仁道:“这么说,这尚书府真正办事的……就荀公和我两个?”

    荀彧道:“差不多了。有时候有些事要找人办,我就让下人们带着书信去找该找的人。”

    张仁哑然。

    荀彧找出几卷书简,放到张仁桌案前道:“你这次回来的正好,我这里有些对今年农耕方面的计划,你帮我看看有没有什么值得权商的地方。”

    张仁翻开书简,见是荀彧对曹操境内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的总体策划。其详细程度、数据推算之精,是张仁拍马都及不上的。没错,张仁是比荀彧等人多出近两千年的见识,但他一个普通人又能学到多少?真正对民政的统筹规化,不是动动嘴就可以做到的事。

    张仁仔细的看与想,对其中一些自己有一定见解的地方和荀彧再一同商讨。主要是集中在眼下大旱的应急与补救,以及四方流民的安置问题。

    荀彧道:“世清,你所说收容各地所来的流民我很赞成,可是主公的存粮也并不是很充裕,用什么去安置?去年是丰收没错,当时也算得能支撑到明年秋收,可是主公扩军与征讨,花去的钱粮不在少数。眼下再算可能只够撑到明年四月,连上今年大旱勉强收上来的粮食,诂计刚好支到秋收。”

    张仁道:“荀公试试让这些流民在各屯田处种值土豆自救如何?”

    荀彧想了会儿道:“这土豆经你的推广几近一年,各屯田处也有一定的种植,据闻成熟极快,又不占耕地不惧水旱,也许是可以用来救急,到是可以一试。”

    张仁道:“除此之外,大量的流民就是大量的劳力。如果粮食问题得以解决,还可以去展蚕桑、制铁,还可以利用这些流民来以工代赈兴修水利。另外我曾在小镇上收留过一些河北来的流民,他们有带来不少棉花的种子,稍晚些可以挑些适种之地来进行种植。”

    荀彧道:“以工代赈?不错,这是个好办法,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人力又不浪费粮食。那么世清,这些事就有劳你去办了。具体如何你大可便宜行事,有甚需求可以来找我。”

    “得!我就知道得是我去。”

    又谈了些乱七八糟的事,荀彧与张仁的话题转到了曹操对张绣的二次出兵上。

    荀彧道:“世清,主公这次对张绣用兵,你就不再献上一策了吗?”

    张仁苦笑道:“不是不想,而是无策可献。”

    荀彧道:“还在为上次的事担心?其实主公已经和我说了,他这次会吸取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你真的没有再给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