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79 章(第1/4页)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上却毫不吝惜部下的生命!

    苏军统帅里,盲目自信、依靠人海战术胡乱指挥者,大有人在,普通士兵死伤枕藉也就不足为奇。最高统帅斯大林的命令中,最常见的一句就是:“不惜一切代价!”

    让士兵去送死

    苏联元帅是这样打仗的,底下的军官又是怎么指挥的呢?

    在德国士兵和下级军官的回忆录中,总能看到苏军毫无意义地让士兵去送死的场景。比如,1941年8月,后来的苏军叛将弗拉索夫率领第三十七集团军,在基辅向德军占领的一处高地发起进攻,他的战术先是徒劳无益的pào兵轰zhà,但是德军阵地毫无损伤,然后发起一拨接一拨的冲锋,冲锋的士兵都倒在了德军的机qiāng前面。一位指挥官还试图让自己的部队再次发动毫无意义的进攻,结果被德军打死。苏军向这个没有任何战略意义的高地发起进攻,居然持续了3天3夜。德国人完全无法理解,一拨人倒下,另一拨人还继续来送死?德国人是绝对不会这么傻的,一个地儿打不下来就绕过去,干吗跟这地儿死磕啊?苏联人就是这么一根筋!

    这种送死式的进攻,搞得德国人都筋疲力尽。一个德国军人在战后评论,我跟我的同伴们感到最震惊、最难以忍受的就是苏联人的进攻,方法如此生硬,场面又这么宏大。苏联人为取得一点儿进展就投入这么多兵力,如果目标真的十分重要,苏联人将会投入多大兵力,发动多么频繁的进攻?

    实际上,德国军官根本想不到,苏军这么干的原因很简单他们不会别的打法,只会搞人海战术。跟德军或者美军、英军相比,苏联红军是一支落后于时代的军队,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所要求的技战术水平,让教育水平不高的苏军大部分指战员无法掌握。

    真是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02.最著名的叛徒

    活着回来就是本事

    根据俄罗斯最新公布的数字,苏联红军在二战中被俘570多万人。这570多万人,战争结束之后回到苏联的是190万,剩下的人,大部分当然是死在战俘营里了,也有很多人就在欧洲待下来了,不愿意回苏联了。

    有一个笑话,在斯大林时代,一个苏联人移民美国,进海关的时候,被查出行李中带着一张非常大的斯大林画像。美国海关官员就很奇怪,就问这个人,你带这玩意儿干吗使啊?那苏联人说,这治我的思乡病,我只要把这画像掏出来一看就不想回苏联了。

    很多苏军战俘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就待在欧洲了。最令人惊讶的不是苏联军队被俘人数之多,最令人惊讶的是什么呢?这570多万被俘苏军当中,有100万人居然叛变了,向自己的祖国开qiāng。

    这些叛徒当中,最有名的就是前突击第二集团军司令红军中将弗拉索夫。他是二战当中苏军中最大的叛徒,最有名的叛将。

    这样一个苏联将军为什么会叛国投敌呢?这个过程一言难尽。弗拉索夫18岁就参加了红军,在国内战争期间跟所谓的“白军”作战的时候非常英勇,内战一结束就在列宁格勒81高等骑兵学校深造,跟著名的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是同学。列宁格勒高等骑兵学校是苏联高级军官的摇篮,因为那时候坦克不是主战兵种,骑兵才是陆军之王。

    20世纪30年代,弗拉索夫作为军事顾问被派往中国,曾经帮助蒋介石训练军队。回国之后,弗拉索夫担任师长。苏德战争bào发之后,在1941年7月,弗拉索夫出任新组建的第三十七集团军司令,在基辅参加防御作战。结果基辅会战打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合围战,苏军的防御彻底崩溃。弗拉索夫侥幸脱出,徒步返回了己方阵地。在基辅会战中,能活着回来就是本事。

    于是,斯大林下令用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