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缓慢,花了5天时间才前进6.4公里,而伤亡高达5000人。接下来7天的浴血奋战,盟军又付出5000人的伤亡代价才推进4.8公里。
家贫思贤妻,国难思良将。恶战在即,盟军最高司令部想到了骁勇善战的巴顿将军。7月6日,巴顿将军指挥具有极强机动力和突击力的美军第三集团军,踏上欧洲大陆。
7月11日,美军向诺曼底地区重要的jiāo通枢纽圣洛发动钳形攻击,德军依托坚固的防御工事拼死抵抗住了美军的攻势。但德军的消耗得不到补充,已是山穷水尽,在美军的第二轮进攻中终于崩溃。圣洛战斗非常激烈,德军重要的前线指挥官第八十四军军长马克斯中将阵亡。美军为夺取圣洛也付出了近4万人伤亡的高昂代价。圣洛失守后,德军在诺曼底地区的防线被盟军分割为两段,局面更为被动。
在这个时候,英军也对卡昂发起了第二轮攻势。7月7日,盟军出动460架次重型轰zhà机,对德军阵地狂轰滥zhà,不到一小时投弹达2500吨。7月8日,英军在海军军舰的火力支援下,向卡昂突击。没想到空军的轰zhà过于猛烈,虽然给德军造成了惨重伤亡,但也搞得地面到处都是坑,严重影响了英军地面部队的推进,因此英军在7月10日才占领卡昂。
7月18日,为进一步扩大登陆场,英军继续由卡昂向东南推进,为配合英军的进攻,盟国空军实施了更猛烈的轰zhà,共出动1700架次重型轰zhà机和400架次中型轰zhà机,投弹达1.2万吨。这次盟军变聪明了,空投的zhà弹都改用瞬发引信,减少对道路的破坏。但德军也改变了战术,采取纵深防御,大量使用88毫米高shèpào平shè坦克,并不断组织反击,给英军造成很大伤亡,进攻被迫停止。
尽管英军的进攻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但盟军已形成正面宽150公里、纵深15到35公里的登陆场,建立并巩固了战略xìng的桥头堡,为收复西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至此,诺曼底登陆战役胜利结束。
03.道义胜于功利
一场应该避免的起义
美军在登上诺曼底海滩的时候,有人说过:“拉法耶特,我们来了!”
拉法耶特曾经率领法国远征军跨越大西洋去支援美国的独立战争,一百多年过去了,美国人还没忘了法国人对美国的这段旧情。现在,美国人来解放法国了,可是,有些法国人想自己解放自己。
1944年8月19日,巴黎bào发了起义。这场起义通常被认为是巴黎人民充满战斗精神的写照,其实,这场起义的背后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学者肖雪慧对巴黎起义和华沙起义做过精彩的对比分析。实际上,从盟军的全盘战略来看,这是一场应该避免的起义。
无论对德国还是对盟国来说,世界级的大都会巴黎都极其重要。然而,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却决定推迟解放巴黎的时间。艾森豪威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过早进攻巴黎,势必与德国守军发生激烈巷战,这将极大地消耗盟军的兵力,又将使这座世界名城遭到破坏;二是盟军占领巴黎后,需要承担民政责任,供应巴黎200万居民的生活必需品,这将使进军莱茵河的战略目标受到影响。而这几种情况,都是盟军决不允许发生的。于是,最高统帅部拟订了一个解放巴黎的计划,按照这一计划,盟军从南北方向对巴黎作钳形包围,至少要到9月中旬才能完成。
可是,巴黎人民早已迫不及待地要摆脱德国占领。尽管华沙变成一片废墟的消息,震惊了巴黎,但巴黎人洗刷四年被占领屈辱的冲动已经不可遏止。当盟军推迟解放巴黎的计划送达法国抵抗组织手中时,起义准备已经就绪。于是,抵抗组织内部的分歧和斗争使情况变得复杂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