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4 章(第4/4页)  世界级阴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进行狂轰烂zhà,如此,电视便被轻而易举地披上了一件民主多元xìng的外衣。电视新闻最多只有两到三分钟的实质xìng内容,其他都是生动别致的报道,是“现实秀”,是没有意义的马路随机采访……和“报刊七叶树”[15]一样,重新开花结果的主题一样不缺:恶劣天气、假期jiāo通、学校开学、圣诞节市场……除了这些平淡无奇的报道,还要再加上体育新闻和无孔不入的商业促销。

    好像一位魔术师,总能将目光吸引到他想要的地方,社会新闻就是这样用五花八门的消息钳制住观众的注意力。皮埃尔布尔蒂奥认为:“安排这么宝贵的时间就为了说些这么微不足道的事情?事实上,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对于掩盖那些‘宝贵的东西’非常重要。”在这些短暂而宝贵的,被主持人精打细算的时间里,只有空白和虚无。老百姓非但没有看到有价值的新闻报道和有意义的文化消息,还被剥夺了自我判断和思考的时间。

    这里和别处一样,没有什么“机会平等”可言。面对新闻,有人作出自己的努力,或者说尽力从每日新闻中找出那些所谓“重要和严肃”的东西,有人则只能浸泡在汹涌而至的信息浪潮中无法上岸。琐事和缺席(就这样)构成了(我们的)见识与文化。

    格式化与唠叨话

    脑袋里首先想到的就是审查?这些新闻从业者似乎总是很轻率,索然无味的事情能让他们大吃一惊,大吃一惊的事情却令他们索然无味,他们很少提“令人不快”的问题。缺少文化?缺乏策略?更糟糕其实是,就算他们有时会揭露问题,却很少进一步加以阐明。

    涉及的主题也似乎总是很荒唐:“需要烧死这些精英吗?”,“知识分子的消亡”,虚假辩论上演着协助表演和制造伪论战的好戏,以谋取信念和利益平衡之名,在勾结和竞争间找到自己的位置。他们很少对主题提出质疑,好像有一个无形的机构控制着这些辩论中的话题选择和结构重组。这些适应大众化要求的辩论,在准备阶段,就已经将消息进行消dú,将可能造成分歧、导致排斥、引发震惊的言论加以提炼,从而制造出一些伪狂放之人在周末重要节目中大胆直言的假象。这样的节目不可能有任何改进的可能,因为其内容和形式追求的就是适应公众的精神和智力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