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 章(第1/4页)  改革及其敌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紧要的问题是,政治改革这一关最终还是要闯过去的。90年代末以来的情况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第三代领导人多年后才意识到政治议程的选择有所偏颇,后来的调整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台湾问题上,领导层认识到,台湾问题与其说是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关系问题,倒不如说是中美关系之间的最重要的一环。这种认识驱使领导层把重心转向中美关系,而非台湾。这种转移是相当有效的,近年来台湾方面也有各种动作,但大陆方面并没有像早些时候那样事事必有激烈的反应。尽管如此,两岸并没有发生像1996年那样的危机。在内政方面,在经历了“三讲”运动以后,高层也放弃了这样的传统概念,转而提出“三个代表”的新概念,这个概念较之“三讲”,更能让人民和官员接受,对中国政治变迁的意义也较大。

    现在又到了新领导层做议程选择的时候了。几个新的动向是值得注意的,它们会影响到国家今后内政外jiāo的发展。

    最令人瞩目的就是台湾问题了。新领导层似乎不想把台湾问题作为重要议程,甚至有淡化台湾问题的倾向xìng。新领导层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提出进一步的思想,甚至对从前的“江八点”也少有强调,但这并不是说新领导层不重视台湾问题了,而只是意味着议程选择的转移。现在的重点已经转向了大国关系。胡锦涛这次参加八大工业国会议就是大国外jiāo的一个好开头。这对台湾问题会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强调大国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给台湾设置了一个“笼子”,如果大陆能够和大国维持好的关系,台湾可能难以跳出这个“笼子”,就是说台湾要独立的机会是式微的。

    在政治改革方面,新领导层显然较之第三代领导人处于一个更有利的位置。尽管第三代领导人本身没有进行政治改革,但留下的经验是很可贵的。新领导层一上台,就试图和人民签订“新契约”,如逐渐增加政治透明度、有限的媒体开放、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社会弱势群体上,等等。这个大方向是对头的。“非典”发生后中国的表现已经非常清楚地表明,这些方面都是需要领导人来重视的。

    但是这样的观察不应当导致乐观的结论。新领导层的意向是非常明确的,但是这些意向是否能够真正实现,还有待观察。在中美关系上,中国如果不做几件大事,是很难真正有进步的,潜在的危机仍然存在。在政治改革上也是如此。

    原刊于《信报》2003年6月24日

    接班人制度还有最艰难的一步

    随着军委主席jiāng zé mín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退休,中国权力jiāo接制度的确立和程序化向前迈进了很大的一步。这是非常艰难的一步。但这并不是说,从今以后,权力jiāo班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可以确定地说,这一制度还有更为艰难的一步要走,那就是如何建立选择接班人的制度。

    在中国,接班人jiāo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大体来说,这个制度可以分解为接班人的选择、政治人物的退出和新接班人的权力jiāo接几个部分。在民主国家,这几个部分是有机地联系起来的。选举决定了一切,选票决定现存领导人的去留,也决定未来的领导人,权力jiāo接只不过是一套程式而已。当然,除了选举,民主制度还有其他一系列的配套制度,如政府首脑的任期、选举资格、选举办法、退休办法,等等。在西方,很多人就认为,民主政治与其说是人民参与政治的制度,倒不如说是一种选择政治权力人物的制度。

    中国还没有发展出这样一套民主程序,所以接班人问题要依靠其他方式来完成。jiāng zé mín的退休和胡锦涛的接任完成了权力的jiāo与接问题,这是个不容易的过程,是邓小平以来中国高层努力的结果。如何建立权力ji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