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1 章(第1/4页)  改革及其敌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具体的进展很难。正因为没有进展或者很难有进展,政治改革或者民主就成为一种官方的话语。这种话语权是非常必要的,它既可以帮助领导人树立改革的形象,又可以向大众表明执政党是与时俱进的。

    在政治改革方面,中国的领导人不是没有努力过。在党内民主方面,80年代中后期是最好的时期。在邓小平的支持下,当时的总书记作了种种的努力,但是党内民主没有能够搞起来,却导致了社会民主的要求,最终发生了六四事件。从那以后,党内民主说得多,做得少。直到今天也是这样。

    在社会民主方面,执政党也是在试验的。8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乡村民主,让农民自己来选择村民委员会成员。90年代,领导人一直强调的就是基层民主。但是,一旦社会民主影响到执政党的执政,就走到了顶点。几年前,当四川的一个乡和深圳的一个镇开始乡镇长选举试点的时候,很多人欣喜若狂,认为这才是中国国家民主的真正起点,民主可以从乡镇经过县市一直达到中央。但是,多少年过去了,似乎没有什么动静。官方不仅不鼓励乡镇民主,从法律来说,乡镇长直选还是非法的!

    社会民主没有走通,现在再来试验党内民主?党内民主可能要比社会民主难得多。在台湾,社会和国家都民主了,guó mín dǎng就是民主不了。只是在李登辉搞垮了guó mín dǎng,guó mín dǎng变成了在野党之后,才有了党内民主,党员才有权力选举党的主席及其他领导。

    中国共产党要生存,就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变迁,政治改革是可能的,但绝对不是外界所理解的党内民主或者民主化。实际上,“三个代表”如果要实现,就要有党内民主化,由不同社会阶级选择自己在党内的代表。党的总书记、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会能够让执政党的党员来直接选举吗?这不是一个理想的问题,而是理想的现实cāo作xìng的问题。任何人可以提出这样那样的理想,但就是很少有政治cāo作xìng。对政治改革和民主化的期望太高了,以后的失望也会一样大。看待政治,还是现实一些为好。

    原刊于《信报》2003年6月18日

    大民主、小民主和执政党能力建设

    中共中央四中全会把执政党能力建设定为会议的主调。执政党能力建设并非一个新鲜问题。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这个问题可说一直是中共领导层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中共是唯一的执政党,必须面对社会经济的变化而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执政能力的建设,否则就会出现政治大问题。

    在这方面,迄今为止,讲得最好的还是邓小平,他的那篇有关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的文章(1982年),主题就是执政党能力问题。他提出了诸多重要概念,如民主与法制、党内民主与废除领导人终身制,等等。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是把这些问题放在政治改革的构架中来讨论的,并非仅仅是党本身的改革问题。他所提出的思想到现在还没有人能够超越。1989年以后,高层实际上也在谈执政党问题,但没有人能够在政治改革的构架中来讨论这个问题了。不过,十五大提“法治”,十六大提“三个代表”,这些也都是和执政党能力建设有关的。

    很显然,一方面由于政治改革的欠缺,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层面迅速而深刻的变化,执政党能力建设已成为一个越来越困难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正如邓小平当时所提出的,避免不了要谈民主。而民主,则又不可避免分为党内民主和社会(党外)民主两个方面。胡锦涛新领导层形成以来,党内民主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例如,党内监督制度得到了加强,选拔干部方面引进了一定的民主手段。现在又提出要用票决制来制衡党政一把手中间盛行的腐败问题。这个方向自然值得肯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