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县的。”
“家里还有什么人?”
“只有一个70岁的老母亲。”
“中秋本是团圆之节,她老人家会想你的。”
哨兵望了望天上的圆月:“等全国解放了,我会好好伺奉她的。”
“很好,就应该这样。母亲拉扯大一个孩子不容易,小时含辛茹苦,大了还要牵肠挂肚。将来你回去,替我和政委感谢她。”
哨兵的眼睛湿润了。
一个战士跑过来,气喘嘘嘘:“司令员、政委,请帮我解决个问题。”
刘伯承望着壮壮实实的小战士:“很严重吗?”
“反正……反正我自己解决不了。”战士踢着地上的石子,指指哨兵。“他是我们副连长,他下命令替我站岗……”
刘伯承很有兴趣的样子:“你是不是让我给他也下个命令?”
“反正您一句话就管用。您不知道,我们副连长他……”
“牛原平!”站岗的副连长喊。
“你别叫,反正在首长面前要讲真话,反正你确实在生病打摆子嘛。”
“反正、反正,你就知道反正。让首长评评理,打摆子几天才发作一次,不发作是不是和好人一样?”
刘伯承听着听着笑了:“哎呀呀,你们这官司很难断哩。副连长同志,你叫什么名字?”
“赵桂良。”
“赵桂良同志,你做得对。牛原平,听副连长的,你和我们看戏去。”
赵桂良很得意,又给牛原平下了道命令:“快给首长带路。”
“赵桂良同志。”邓小平抖开夹被,把草灰色的被面朝外,披在赵桂良的身上。“这样披,既保暖,又隐蔽。”
“政委,我……不冷。”
“披着,这是我的命令。身子也要当心。”
牛原平照顾着刘邓顺着田间小路向篝火边走去。
第6纵队宣传队的“活宝”李进修正在说快板,见刘邓走进人群,赶忙停下来。
邓小平:“接着,接着表演。”
刘伯承在人群中坐下:“我和邓政委都是观众。你唱的什么段子?”
“自己编的,还没起好名,就完叫《大别山快板》吧。”
“《大别山快板》?好,我就听你唱唱大别山。”
战十们鼓掌。
敲响清脆的竹板,李进修字正腔圆,妙语连篇
同志们,请哑言,咱来唱唱大别山。
大别山,是好山,养兵屯兵好兵站。
山连山,宜作战,最利开展游击战。
战略位置更重要,威胁南京和武汉。
山高水高连成片,过江是个好跳板。
本是革命发源地,群众觉悟靠动员。
只要我军纪律好,群众自然拥护咱。
有些人,往北看,尽想太行大平原。
只要提起大别山,满心满嘴是讨厌:
厌马桶,厌爬山,雨水多,行路难,
又说群众觉悟慢,不送担架鞋袜穿。
忑记这是老地区,苦尽甜来方喜欢。
回想初到太行山,讨厌爬山群众顽;
回想初到冀鲁豫,钢盔(高梁面窝头)粪坑尽牛圈。
经过八年苦斗争,群众生活才改善,
吃的好,穿的暖,人人思想换新颜。
支前优属样样干,真心实意拥护咱。
说一千,道一万,思想不开才是难。
厌马桶是不习惯,厌爬山是怕困难,
粗脖子,打摆子,癞痢头、疥疮癣,
都是敌、大摧残,民生活才很难。
咱们革命打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