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4 章(第3/5页)  大势中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天一夜走180里,跑都跑不赢还叫转回来。我打个屁!”

    这个5连长特能说,战士们听得有趣,就让他说下去。

    “唉,如今兵也不是个兵,官也不是个官。壮了抓来就打仗,谁他妈不是爹娘生父母养的,谁他妈不怕呀!鱼台那回就打怕了。你们消灭台湾兵,我知道。消灭66师,我也知道。光他妈的知道你们消灭我们,没见过我们消灭你们。同志,莫见怪,我这张嘴骂人骂惯了,我是说他妈的这仗有个啥打头!”

    敌第62旅少将副旅长汤家揖也被生擒。

    汤家揖无论见到谁,一律点头哈腰:“本人是汤家揖。惭愧、惭愧……”

    他也有话要说:“张世光这小子真不是东西,对我说要和旅长巡视阵地,叫我指挥。可他们却先溜了!”

    张家店战役共计毙伤、俘虏敌人4O00余,取得了进入大别山后,刘邓大军在无后方依托条件下作战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与此同时,南下黄安、麻城的第1纵队与第2纵队一部,10月8日于歧亭、柳子港地区歼敌第56师新17旅直属部队及第1、2团大部;

    10月10日,第1纵队攻克黄破以东之李家集,歼敌第52师一个营。

    连续三天在三个不同地区打了三个胜仗,每一仗都掌握在刘伯承事先划定的利害变换线上。

    湖北黄冈 总路嘴 1947年10月13日

    “不说这一天了。不说这件事了。我……实在对不起,我说不下去……。

    1992年秋天,笔者在采访中。

    当年野战军政治部保卫科科长、白发苍苍的张之轩老人先是平静地叙述着,当讲到1947年10月13日那一天时,一下子泪水纵横,再后来竟忍不住放声痛哭。

    年迈人的呜咽是撼人心魄的。

    哭声惊动了老伴、女儿,连刚会走路的小外孙女也跑过来,扑到张之轩的怀里:

    “外公,你怎么还哭呀?”

    我们是在北京东单公安部宿舍区见到张之轩的。老人患脑血栓刚刚恢复,血压仍不稳定,正是最忌恸情的时候。我们赶紧转了话题。

    秋日的郑州,黄叶飘零,风沙满天。我们找到原第2纵队第5旅后勤处处长黄开群老人。他住在一处僻静的老红军干休所里。

    黄开群快80岁了;精神矍烁,嗓门高,底气足。一只眼在长征时被打穿了,子弹从眼窝子进去,由太阳穴上穿出;眼珠子没了,太阳穴上又多出一只“眼”。这天,恰巧是1991年10月13日,离47年的那一天整整44个年头……

    1947年10月13日。

    清晨。

    黄开群正带着后勤处在总路嘴附近收容部队,组织后勤补给。忽听身后有人喊:

    “嗯,还不错。”

    邓小平点了下头,接着问:

    “那么你知道不知道,这几天总路嘴都住了些什么部队?”

    “黄开群!”

    黄开群回过头,见个子高高的李达朝他走来,脸色很难看。

    李达:“邓政委找你!”

    就这么一句。

    李达在前面走得很快,再无话。黄开群在后面紧跟,心里犯嘀咕:邓政委找我干什么?是不是我有什么不对?……黄开群不安地看看自己:一身新军衣,打着绑腿,帽子也有,还挺整齐。再看看李达:显得短小的单衣吊在腰上,洗得发白,衣领和袖口都打着补丁。心想:糟!我这身衣服是不是太“奢侈”了?可又有什么办法呢?过汝河时,马落下浮桥,把所有的家当全部冲走了,只剩下一条裤权和赤条条的一个光杆,弄得近一个月里白天借这个一条裤,借那个一件袄,晚上就钻草垛子;直到前几天才得空买了块灰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