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5 章(第1/4页)  大势中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可避免的消费放到敌人区域,敌人就受不了。如果这一战争重负放在我们身上,我们也受不了。”

    “蒋介石不是不懂战略的,多少懂一点。蒋介石的方针是无论如何要把战争打在我们的解放区。他要保证吃饭,抓壮丁,搞鹿砦,也想让这一切都出在我们解放区。他力争他的蒋管区不受战争影响,或是受得很少,这样支持三五年,则不愁共产党不垮。小米没有了,壮了没有了,党xìng再强也要受影响,只能再去打游击。

    “你也可以抓俘虏,抓得多多的,可是俘虏也要吃。他们过来的第一天,马上要解决伙食问题。我们100多万军队,蒋介石二三百万军队,一起堆到解放区,吃他三年五载,双方五六百万人,光屙屎一天也要后五六百万堆……嘿嘿,刚吃过饭讲这个,有伤风雅。”

    任弼时说:“战略上如果不考虑战争消耗,不考虑几百万人的吃喝拉撒,就不是战略家。这是古今中外没有人讲过的,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考虑到了。”

    周恩来:“所以,去年我们这一进攻是带有决定xìng的胜利。把蒋介石的战略方针破坏了,把战争包袱放在蒋委员长的头上了。打个比方,战争是一个皮球,他踢过来,我踢过去,最后破门成功。”

    贺龙:“主席的战略,我们理解是用敌人的骨头熬油,再把它放在油锅里zhà死。”

    máo zé dōng对这些比喻很感兴趣,说:“打球也好,熬油也好,就是把战争引到guó mín dǎng区域。回想当初,陕北已无法支持。只剩下gO万人口的陕北,要支持18万军队的粮食、草料、鞋子、棉衣、担架,还要招待俘虏。晋绥也只有200万人口,与陕北合计不过300万人口,没有办法支持这一负担。所以,我们去年8月再不进攻,西北首先要垮台,西北野战军也必将被逼过黄河。那时我máo zé dōng就是再要坚持也没有法子。不是敌人厉害,而是我们没得吃。”

    陈毅递给máo zé dōng一支烟,让他续上,说:“主席,你讲道理简单,我们可是用了很大的力气才转过弯子。那时在黄河边上,中央连电连催,我们要求在惠民停留三天,做做准备也不准,真是火烧屁股哟。”

    máo zé dōng笑笑:

    “何止你们,中央当时也非常谨慎。去年8月中央讲‘反攻’,不讲‘进攻”,反攻的意思是反到什么地方不一定,‘反不过去再回来。直到11月。大别山的部队统统解决了棉衣问题,刘邓一个电报,大别山巩固了,我们才说:可以叫进攻。不是自卫战争了,而是人民解放战争,人民革命战争的进攻。反攻是带自卫xìng质的,人家打进解放区,你‘反’出去,进攻就不再有限度了,一直进到全国的胜利。”

    máo zé dōng的话使在场的人为之一振。“反攻”与“进攻”,一字之差,个中却有如此不同的含义。回想当初制定自卫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讨论,不也是如此吗?当时有人主张把“我必犯人”改为“我必自卫”,máo zé dōng说:不,一定要“犯人”!一个字,体现了máo zé dōng的不凡。

    陈毅由衷地说:“主席,听君一席言,胜读10年书,真是茅塞顿开啊!当时,对战略转变,我们华野,部分同志还有疑问,干脆直说,叫想不通吧。觉得不理解,怎么过黄河这个问题比妈妈死了还重要?一个同志跑来对我说:‘最近这种搞法,刘邓到大别山要倒霉,现在把我们也送去,这一定要受到惩罚!’我和那个同志谈到天亮,他还是半信半疑,临走时丢下一句:‘你信你的,我信我的,让历史作证吧。’我很理解他的心情。他最大的顾虑是:这么强的主力,不放在内线歼敌,而派到外线跑反吃苦,今后的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