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9 章(第1/4页)  第三帝国的灭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时,芬兰政府已经清醒过来,意识到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失败将使自己的处境越来越困难,于是开始考虑通过外jiāo途径与苏联方面进行斡旋。1944年2月,随着列宁格勒战役临近尾声,苏军解散了梅列茨科夫将军指挥的沃尔霍夫方面军,任命他为加里宁方面军司令。6月10日,梅列茨科夫指挥部队向斯维里-彼得罗扎沃茨克发起了进攻。与此同时,列宁格勒方面军也开始进攻维堡附近的卡累利阿地峡。战斗一直持续到8月9日,芬兰部队被赶回到1939年的芬苏边界线。芬兰政府看到大势已去,急忙求和,于9月4日与苏联签订了停战协议。

    “巴格拉季昂”行动

    在1944年的春季攻势即将结束前,苏联最高统帅部就已经开始考虑下一阶段的进攻计划。为了确定进攻目标,统帅部的成员们对于各种目标进行了广泛分析。他们曾经考虑进攻巴尔干半岛,但考虑到不利的地形条件可能使补给线拉得太长,于是很快否决了这个计划。随后,他们又对其他选择进行了讨论,最终一致认为,最好的进攻是针对白俄罗斯境内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首先夺回明斯克。这次行动以俄国19世纪著名的军事统帅巴格拉季昂的名字命名。按照计划,苏军首先包围驻守在明斯克—维捷布斯克—罗加乔夫三角地带的德军,将他们彻底歼灭。

    第9章 红色风暴1944—1945年(3)

    苏军拥有绝对的空中优势,这就意味着进攻不会受到德国空军的威胁。此外,在人力方面,苏军也拥有相当大的优势,因为尽管在持续数年的战争中伤亡惨重,但苏维埃政府能够在全苏联范围内号召人民参军入伍,奔赴前线。这一点德军无法与之相比。苏军拥有19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2个坦克集团军,总共140万人,另有5200辆坦克和自行火pào以及31000门各型火pào。德军当时有120万人,虽然在数量上与苏军相当,但是仅拥有9500门火pào、900辆坦克和自行火pào。

    消灭德军中央集团军的目标是苏军在1944年5月23—24日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制定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苏军计划从6个方向上发起进攻,命令3个白俄罗斯方面军合力进攻第一个目标———明斯克。

    德军对于即将到来的进攻也有所觉察:无线电侦察获取的情报显示,苏军已经指示各个游击队组织尽可能多地破坏德军后方的后勤系统;另外,苏联空军对于德国空军基地和铁路线的空袭也预示着进攻即将开始。

    1944年6月23日,“巴格拉季昂”行动正式开始。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在三天之内就突破了德军在博布鲁伊斯克附近的防线;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也到达德军位于维捷布斯克和奥尔沙之间的防区。苏军进攻势如破竹,先后包围了德军第53军和第4集团军。事实上,以上两支德军如果能够及时撤退,就可以免遭苏军的包围。然而,他们在请示撤退时,遭到了希特勒的拒绝。希特勒仍然顽固地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讲,坚持防守到最后要比将大批部队安全撤退更可取。

    希特勒只有在发现目标确实不可能实现时,才会命令部队撤退。结果,德军的灾难就接踵而至。首先,希特勒准许第9军撤退时,他们已经无路可逃,被消灭在维捷布斯克。接下来,第9集团军的70000名官兵被包围在博布鲁伊斯克。6月29日,苏军向这座城市发起了暴风骤雨般的猛攻,将残余德军全部消灭。该军司令官在两天前被解职,已经返回德国。虽然这使他免遭一死,却使他的部队失去了指挥。这样一来,在整个战役的最后阶段,第9集团军一直处于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

    第10章 第三帝国灭亡(1)

    在意大利,德军的处境相对较好。但在几个星期后,盟军就发起了新的进攻。很明显,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