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35 章(第2/4页)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联合国

    大会通过。两次美国都给予了支持。

    十三国集团随即要求北京将其特使伍修权将军留在联合国。伍曾出席了早些时候的联合国会议,参与

    讨论苏联谴责美国的决议。十三国集团同时向中国保证:一旦达成停火,即可立即开始远东问题的谈判。

    此时的北京政府处于胜利的兴奋状态,因为它已实现了在美国人和鸭绿江之间重建一个缓冲国的基本

    目标。洋洋得意之时,北京政府犯了一个代价高昂的严重错误。12月21日,红色中国拒绝了联合国的停火

    议案。其理由是,凡没有共产党中国参加的一切联合国行动均是非法的。12月23日,外jiāo部长周恩来致电

    十三国集团,电文亦由北京电台播放。他在电文中指责美国的行动,声称由于联合国军入侵北朝鲜,三八

    线已不复存在。他宣称除非就外国军队撤离朝鲜、朝鲜事务“由朝鲜人民自己”解决、“美国侵略军”从

    台湾撤走,以及确立红色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也达成一项协议,否则红色中国将不考虑停火。

    很显然,中共政府认定它在朝鲜的军事胜利足以迫使美国接受以上所有要求。但他们错了。不仅因为

    这使美国再次下决心保护自己在朝鲜的地位,而且因为假如中国接受停火,它在联合国的身价会由此倍增

    ,而美国以后也将很难阻碍红色中国进入这一世界机构。同样,世界舆论也会使美国感到,长期支持台湾

    的蒋介石在政治上并不明智。因此,红色中国由于要价太高,最终一无所获。而这场谁也不想打的战争又

    血腥地进行下去了。

    12月23日是朝鲜战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并非仅仅因为红色中国决定继续打下去,以迫使美国放弃

    台湾,同意北京加入联合国。还有另一个原因,即第8集团军司令官沃尔顿?H?沃克中将在这一天因车祸

    遇难。他的吉普车在自汉城向北行驶途中与一辆卡车相撞。其继任者马修?B?李奇微中将当时是负责后

    勤的陆军副参谋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统率过第82空降师和一个军,为自己树立了光辉斗士的形象。

    李奇微也是战后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中声名显赫的一位军界领袖。

    李奇微给第8集团军带来了新的精神风貌。这也反映出这位指挥官的攻击与好斗心xìng。李奇微是在关

    键时刻接管第8集团军的。该集团军现正与第10军合并。当时,两支队伍已被打得溃不成军,部队不可遏

    制地向纵深一退再退,将士正面临信心危机。李奇微闭口不谈失败与撤退,而只强调进攻和胜利,迅速在

    第8集团军官兵当中重新树立了自信心。他的军用夹克上别着一颗手雷,尽管没人指望李奇微真的会向敌

    人投掷手雷,但这付打扮与他那咄咄逼人的自信为他赢得了敬意。第8集团军的将士们似乎立即察觉到,

    这颗手雷并不是某种虚勇与自夸的象征,以引起人们对他本人的注意,而是一种手段,以此向官兵强调军

    队的职责就是战斗。第8集团军现正在由这样一位军官统帅,其目的就是要使该支队伍发挥它的正当作用

    。

    在朝鲜的联合国部队在李奇微的调教下,已从一个节节败退,随时准备讲和的群体转变成为一个招之

    能战的军事工具。无疑,士兵们仍然希望战争结束,但在李奇微接管第8集团军后,弥漫全军的那种失败

    情绪则迅速消散。军人的职业观和使命感也得以恢复。正当中国共产党人决定利用优势拒绝停火并着手新

    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