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37 章(第3/4页)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落千丈。

    11月下旬,中朝进攻出现的意想不到的结果使他的信誉受损。尤其是在柯林斯对他所说的第8集团军官兵

    士气消沉的看法提出异议之后,他的声誉进一步下降。的确,人们有理由认为麦克阿瑟将军本人的士气受

    到了影响。不然,他频繁地改变自己对朝鲜军事前景的看法似乎难以解释。他的上司也被那些频频要向东

    京选派特使的要求搞得失去了耐心,已不再完全信任他了”。

    朝鲜地面战场这时已相对平静。中国人处于进攻周期中的后撤阶段,正忙于补充兵力和给养。由于头

    几天的进攻中有数千人伤亡,他们正增加援兵以补空缺。中国部队还在其撤退位置的后方与美第8集团军

    前线之间组成了掩护队伍。不过,两军实际上已停止jiāo火。

    李奇微对其情报部门所提供的情报并不满意。正如他所写的,主要原因是:“我们进行的有力巡逻和

    持续不断的空中侦察,并未发现任何中国部队的踪迹。”第5航空队司令厄尔?E?帕特里奇少将向李奇微

    提供了一架旧的AT-6高级训练机。他还亲自驾机,与李奇微一起飞到第8集团军阵地前方20英里处,而且

    时常是掠着树梢飞行,进行仔细观察。李奇微这样写道:

    “我们很难发现一个活动的生物。既没有篝火的烟雾,也没有车辙痕迹,甚至没有被人践踏过的积雪

    ,以表明那里驻扎着大部队。”

    要弄清那里的情况,只有小心挺进到那个地方才行。于是,李奇微决定向前推进,但他指出,这次推

    进与“11月24日麦克阿瑟指挥的向鸭绿江逼近的那次鲁莽而缺乏协调的行动截然不同”。1月20日,李奇

    微指示其下属将官创造机会,对敌人采取迅速而猛烈的行动,以打乱敌军为新的攻击所做的准备。1月22

    日,西线第1骑兵师的一支特遣队在仁川附近向前推进了几千码,他们只遇到了零星的抵抗。这表明中国

    军队的主力实际上并未占领第1和第9军前线附近的阵地。因此,1月25日,李奇微计划由美第1和第9军各

    派一个师,与南朝鲜的一个团一起组成一支更大规模的侦察xìng队伍。取代号为“霹雳行动”。此次行动经

    过缜密部署,协同向北挺进,以图搜寻敌军。李奇微照本宣科,坚执采用美国陆军教条主义式的攻击模式

    ,即先由坦克、防空自动武器和大pào轰击一些山丘高地,在这一火力掩护下,步兵开始进攻,并清剿敌人

    所有的地面部队。尔后,再向下一个攻击目标挺进。被赶出来的敌军会受到空军或海军战机的攻击。同时

    ,他摒弃过去那种战法,只由主力纵队沿公路挺进,而不管有没有步兵在邻近山区进行侧翼支援。李奇微

    坚持采用在朝鲜罕见的战术:挺进部队必须保持坚固的前线,并与左、右两翼的其他部队保持联系。其目

    的当然是要防止中国人从两翼迂回包抄,或穿chā到美军身后建立破坏xìng路障,而这些做法过去曾重创过联

    合国部队。有第8集团军的兵力和武器,这种做法是可行的。

    第1和第9军精心策划的进攻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尽管乌山东部土耳其旅曾与约一个团的中共军队

    短暂jiāo火,但不久共军便撤退了。进攻的头几天里,中国部队只在夜间发起一些小规模反击。但总的来讲

    ,他们只是在撤退前采取了一些警戒行动。

    然而,第10军战区的情况有所不同。就在最西线的两个军按部就班向前推进的同时,李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