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38 章(第2/4页)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对他们实施围剿。美军各种方法并用,逐渐减少了游击队的数量。

    中国和北朝鲜部队对美第10军攻击受挫后,再次转入常规步骤撤出战场以补充给养和替换伤兵。

    中国人由于补给体制原始,医疗护理不足,加上战区一片荒芜,使得士兵倍受严寒、饥饿和疾病的折磨。

    联合国军对其阵线以外进行轮番轰zhà,几乎使所有城镇变成废墟。那里很少有矗立的建筑物,任何可被敌

    军用作隐蔽的房舍都会马上遭到轰zhà或汽油弹的袭击。户外的敌军因担心暴露阵地而没有构筑足够的掩体

    。后来中国人也修筑了一些可容纳多人的地下掩体室,他们还在山里挖地堡,并用原木和泥土加以覆盖。

    但在战争的头一个冬天,中国人多半是在向前推进,地下掩体十分短缺,士兵们也因此备尝苦头。

    2月18日,新上任的第9军军长布赖恩特?E?穆尔少将向李奇微将军报告,第24师的一些队伍发现前

    方敌人阵地已空无一人,而迅速派出的巡逻队也证实第8集团军中部前线的敌军已开始全面撤退。李奇微

    立即命令第10军向东发起进攻,以歼灭即将到达堤川的那帮难以对付的北朝鲜先头部队。同时,他又命令

    第9军向北面的汉江运动。

    李奇微意识到敌军是想借撤退而恢复力量,从而进行新一轮的反攻。为此,他想出了一个对付敌军的

    方法,即紧紧咬住撤退的敌军,全面而谨慎地向前推进,不给敌人喘息和补充给养的机会。2月18日,就

    在麦克阿瑟视察前线的头两天,李奇微精心策划了这次代号为“屠夫”的行动计划。为了不让敌军占领重

    要阵地,他计划派第9军和第10军向北挺进,打乱敌人的阵脚,尽可能多地歼灭敌人。李奇微还命令第1海

    军陆战师协同第9军向北边的横城和洪川方向运动,并派第10军进入原州东部山区待命,做好与海军陆战

    队一起向北进攻的准备。

    2月20日,“屠夫行动”实施前夕,麦克阿瑟亲临朝鲜。他和李奇微一起来到前线,李奇微描述了发

    生的情况:“在第10军的战术指挥部里,我靠着后面的一张桌子,麦克阿瑟面对10来名来访的战地记者,

    镇定自若地说:‘我刚刚命令恢复进攻。’尽管没有特意强调人称代词,但言外之意却显而易见:他刚从

    东京飞抵这里,审时度势,并就这个问题与下属进行了商讨,然后命令第8集团军发动进攻。”麦克阿瑟

    就是这样当着记者的面将进攻的功劳归为己有,而事实上是李奇微将军策划了这一行动,并由他下达进攻

    命令。

    “屠夫行动”进展缓慢。由于敌军在联合国部队进攻前早已撤退,因而在行动中很少遭遇敌军。联合

    国部队继续沿两军战地前线全面向北挺进。到了2月24日,第1海军陆战师已拿下了横城以南的高地。同一

    天,第9军军长穆尔将军乘坐的直升飞机坠落汉江,尔后他因心脏病发作而死。海军陆战师师长史密斯将

    军临时统领军务,直到3月5日,由威廉?H?霍奇少将接任。

    影响两军前进的最大障碍是融化的冰雪,雪水加上大量的雨水使得公路和地面变得泥泞不堪,一些地

    区洪水已涨至警戒线。尽管中国和北朝鲜军队在阻滞进攻,但他们的行动只是阻滞,而不是坚守原地。在

    西部前线,中国人已从汉江南岸的桥头堡撤出。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们想在汉江上的冰雪融化之前,准备将

    装备和给养运过江来。

    “屠夫行动”并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