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78 章(第1/4页)  越南战争实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70年9月,基辛格两度飞越大西洋同北越谈判代表秘密会晤。他对春水透露了就地停火的建议,并说,美国无意使北越“受屈辱”,但这位河内代表看来毫不为这番好话所动。不久基辛格发现,“春水没有受权谈判任何新的倡议”。9月份谈了两次以后,基辛格决定“决不再”同春水单独会谈了。他说:“春水所能做的只是宣读发言稿。黎德寿是越共政治局委员,他有权可以进行谈判,春水没有这个权力。”

    基辛格返回华盛顿后,布鲁斯大使10月8日在巴黎谈判桌上正式提出上述新的“和平方案”。这个方案,除了第一次建议就地停火外,还包括4点重要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国总统第一次答应从南越撤出全部美军。其他3点提出了美国认为是“公平合理的政治解决办法,举行国际和平会议,立即无条件释放全部战俘”。基辛格自己包揽了解释这个新方案的工作,不放心别人chā手。他在一系列给新闻记者介绍情况的会上强调说,这是美国关于结束越南战争的第一个全面方案,说这个方案远远超过了1969年5月总统演说中所阐明的那些原则。值得注意的是,他闭口不谈美国政策中的那个所谓“关键xìng的转变”,即从先前的“共同撤军”方案退到“就地停火”方案。实际上,当记者纷纷向他提出这方面的问题时,他有意避而不答。

    “我们虽然作了很大让步,但北越人不为所动。”基辛格说,“他们不接受美国的新方案,尽管这个方案规定美国从南越撤军,容许北越军队留在南越。美国这项大让步对他们说来还不够。他们仍然坚持,美国为保证他们在南方取得政治上的胜利,他们才允入老挝,培植亲美傀儡,终于导致老挝bào发内战。”

    19611962年日内瓦会议以后,从1964年起,美国从空中和地面发动了对老挝的“特种战争”。老挝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也随之兴起。尼克松政府上台以后,曾经在1970年2月派遣B一52战略轰zhà机对老挝进行轰zhà。

    据基辛格在回忆录中记载,1970年“在柬埔寨问题上引起了一阵混乱之后,尼克松的情绪波动得很厉害”,私下谈起美国对印度支那的这场侵略战争时,总统忽而口气很强硬,表示“尽管要担政治风险,他还是会坚持到底”;忽而又“发牢骚说,八五八书房战争使他在国内失去支持,因此必须在1972年以前结束战争”,必须进一步对“越共”施加军事压力。

    1970年在中期选举过程中受到的打击,使尼克松的情绪波动更加厉害了。但侥幸取胜的想法还是存在着。“大胜”是没有希望了,取得小胜也是好的。在尼克松看来,这种小胜,一可显示自己指挥有方,从而提高自己在国内外的声望;二可打击反战派,表示自己并未认输,给他们以“迎头痛击”;三可安抚主战派,包括“军界一工业界集团”,向他们表示“尽管要担政治风险,但还要坚持打下去”的决心;四可给越方施加压力,增加他们在战场上的困难,逼他们在谈判桌上让步。

    老挝是美国军方喜欢称之为“有油水”的打击目标。多年来美国派飞机轰zhà“胡志明小道”,但一直没有能够切断这条大动脉运输线。从1970年夏天以来,尼克松不断收到高度赞扬南越伪军“斗志昂扬、面目一新”的报告。艾布拉姆斯老是说,“越南共和国军”已经在柬埔寨受到考验,“杀出去了”。到了1971年年初,尼克松认为时机已到,于是让南越阮文绍的军队打进老挝。

    起先,基辛格对于老挝作战并不积极,但也没有加以阻挠。1月中旬,尼克松批准了进攻老挝的战略。南越人称之为“蓝山619”的这个战役,要达到几个目的:切断胡志明小道,破坏北越军队的储藏所,阻止北越军队chā入南越北部的几个省,以及为实施“越南化”争取更多时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