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89 章(第1/4页)  越南战争实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么后果。”美国国内也是一片反对声。詹姆斯赖斯顿评论说:“这是意气用事的战争。”参议员迈克曼斯菲尔德说:“这是使对方沦为石器时代的战略。”《华盛顿邮报》的标题是“假和平之名,搞恐怖轰zhà”。

    在对北越进行大规模轰zhà的12天中,尼克松始终未向美国人民解释过为何要使用B52轰zhà机的战略,事实上,他命令所有政府机构对轰zhà保持沉默。据说,基辛格曾不止一次劝总统发表广播讲话,说明轰zhà的理由,但尼克松未予接受。基辛格后来在一次电视谈话中解释说:“总统当时决定,如果这次行动得手,导致达成协议,那就无需多说了;要是达不成协议,他才有必要向美国人民说明……导致僵局继续存在的全部行动。”

    为了打破僵局,基辛格和黎德寿分别于1973年1月7日和1月6日回到巴黎。谈判一开始,黎德寿就痛斥了美国的轰zhà,不过也没有关上“认真”谈判的大门。第二天,1月9日,这两位外jiāo家着手完成协定草案的工作。本来已经解决后来又重新提出的那些问题再次解决了。临到周未,他们已经完成了基本文件。1月23日,基辛格和黎德寿在最后一次长达4小时的会谈中解决了最后几个具体问题。接着他们在中午12点半,草签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美国历时最长、引起最严重的国内分裂的这场战争总算非正式地结束了。基辛格和黎德寿面带笑容从美琪饭店走出来。两人一次再一次地热烈握手。

    1973年1月27日,美国国务卿和越南民主共和国外jiāo部长在巴黎正式签署了越南和平协定。人们要问:战争多打了3个月,包括1972年12月里对北越的大规模轰zhà,究竟有什么效果呢?许多参加巴黎谈判的美国官员认为,河内方面恢复巴黎谈判并不是由于美国的轰zhà,而是由于美国后来同意在基本上已于10月份拟定的协定上签字。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回顾那个关键阶段时说:“情况是这样的,我们当时的处境很尴尬,我们怎么能忽然说,10月份我们不愿签的东西,到了1月份我们就愿意签了?总得找个台阶嘛!于是就搞轰zhà,以便制造一种假象,好像是敌人遭到了失败,只好爬回到和谈桌旁接受美国提出的条件。多么滑稽!”

    作为美国巴黎谈判的首席代表和知情人,基辛格当然不愿、也不好透露真情,每逢谈起这一问题他总是不堪回首地对人说:“那是个非常时期,真是非常时期啊!”

    协定签订了,战火停止了。yù知如何贯彻和落实协定的规定,且看下文分解。

    第五十八章 停战以后

    协议签订军民欢,翘首盼望十多年;

    谨防敌伪搞破坏,紧握钢qiāng莫等闲。

    巴黎和平协定签订的消息,确实使越南南方人民武装战士们松了口气。指战员们个个喜形于色。战斗的目的就是要迫使敌人签订停战协定,实现越南的和平和统一。

    这场军事行动拖得大长,持续紧张,从春季攻势到秋季攻势,战士们累得精疲力竭。各军区、各作战单位都向南方司令部报告他们所取得的胜利,与此同时也不断报来困难,缺员、缺粮、缺少弹yào,特别是指战员们的极端疲惫情况。第九军区(南部西区)司令部的电报直截了当地建议南方司令部,下令部队进行休整,部队已经没有力气再打仗了!但是,阮文绍集团却非常顽固。他们虽然在战场上遭到了惨败,在谈判桌上理屈同穷,被迫签订协定,但后来又出尔反尔,翻脸不认帐。指战员们说:“在此情况下,停止行动,休息,任务完成得了吗?不!只要敌人进攻,就必须继续战斗。我们要打得他们懂得什么是革命者的意志。”

    1973年1月28日,也就是在“结束战争、恢复和平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