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91 章(第3/4页)  钢铁洪流—英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到只剩最后一艘潜艇、最后一个人,也要打下去,因为潜艇战能使盟军消耗比德国多几倍的战争力量,能牵制住盟军数倍于德国的力量。

    第十章气数尽垂死挣扎

    到1943 年5 月30 日为止,盟军虽已损失了近3000 万吨位的船只,但已建造了大约1550 万总吨位的船只来进行补充。英国新造的商船也弥补了开战以来损失的商船,并且还建立了一支超级商船队。盟军船只每月的建造率已超过损失率。整个局势对德国却越来越不妙,他们已损失2150 万吨位的船只,却只建造了1650 万吨位的船只。德国潜艇每个月的损夫率也超过了生产率。由此可见,邓尼茨已输掉了这场吨位战,在制海权的争夺中,盟军已占取了上风。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德国潜艇战的结束。在物质和精神条件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德国潜艇又继续战斗了两年,至死方休。

    德国潜艇与盟军舰艇在海上大打出手的背后,同时进行着一场双方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不亚于海战的技术战。盟军在战前或战争初期开发的几项新技术在大西洋海战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潜艇的“敌人”也越来越多了。

    高频无线电定位网。英国海军沿整个英国大西洋沿岸装设了许多高频无线电测向站,当德国潜艇之间或与潜艇司令部之间进行无线电通话时,盟军便准确无误地截获并且测定出它们的方位,从而通知运输队改变航线。1942年6 月30 日,装设在百慕大群岛的高频无线电测向台测出一艘潜艇电台工作的方位,立即将此情报发给正在这附近地区进行防潜巡逻的美国“水手”式飞机机长斯雷德中尉。他飞至离这一方位10 海里的地方,发现正浮于水面上的“U158”号潜艇,投下了两颗bào破弹和两颗深水zhà弹。一颗深水zhà弹落在潜艇附近,另一颗落在潜艇的上层建筑上,所有艇员都与潜艇同归于尽。以后,盟军又将这种测向仪安装到护航舰艇上,大大提高了测定潜艇位置的准确xìng。

    雷达。雷达是用以测定位于水面或空中的任一目标的方向和距离的无线电定位装置,它是同敌人潜艇作斗争的舰艇和飞机的“眼睛”。飞机上安装了雷达,可使飞行员先于潜艇发现对方,对潜艇进行突然袭击。1943 年2 月,德国“U519”号潜艇就是这样被“利贝列达”飞机击沉的。德国人为了对付这种雷达,发明了一种雷达侦察接收机,并在1942 年10 月装备潜艇,当潜艇被雷达测出方位时,这种接收机就能探测出来。几周后,当“U333”号潜艇遭到“惠灵顿”轰zhà机的攻击时,U 艇在逆探的指引下,进行巧妙的反击,把轰zhà机击落了。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很快,盟军又研制出了14 种厘米波雷达,亦叫“硫化氢”空对海搜索雷达。这种厘米波雷达使德国的雷达侦察接收机变成了一文不值的“瞎子”。护航舰只和飞机装备厘米波雷达,即使在能见度很差的条件下也能从雷达荧光屏上掌握敌潜艇的行踪,而且还能发现那些专借夜色掩护为非作歹的潜艇。1943 年春季和夏初,这一雷达保障盟军飞机击沉了大量的德国潜艇。希特勒对这一发明十分震惊,他在1944 年向武装部队发表演说时称此为“是涣散我们潜艇舰队的一种发明”。直到战争结束,德国人也没能制造出可以及时发现这种雷达电波的侦察器材。

    利式探照灯。1942 年上半年,盟军海岸司令部的飞机都装上了新式大功率利式探照灯,它给了飞机一双敏锐的眼睛,离U 艇2000 码就能“看”到它们,而当时雷达还未用于探测潜艇。同年7 月,装有利式探照灯的盟军飞机

    在比斯开湾击沉2 艘U 艇。在这一场“探测”与“发现”的技术决斗中,当德国人学会使用被动式雷达探测器后,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