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6 章(第3/4页)  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有两人是化工类专业。当时,我真的是很器重他们,给他们的待遇也相当不错:工资开到3000元那个时候的3000元估计要比现在的3000元顶用多了吧?还有住房单间、三险一险不少。给这些待遇就是不想让他们觉得到我这儿来觉得委屈,我没有亏待他们。

    可是,没想到只过了一个月,就把他们中的两位给辞退了。这两个学生学历是高,简历上记载他们的在校学习成绩也确实好,但他们进公司干的第一件事就让我大跌眼镜。

    当时有个任务是让他们发几份国外传真,因为可能要与对方通话,要用上这两个大学生的外语。他们踌躇满志地走到了传真机旁边,也没先问问前台秘书怎么cāo作,就开始摆弄。摆弄了一会儿后,估计是没辙了,才冲着前台秘书招招手:“嗨,你过来看一下,传真发不出去了,怎么回事呢?”

    前台秘书走了过去一看好嘛,传真机壳被打开了,里面有个零件叫他们给掰断了。不明白怎么不虚心请教别人呢?我听秘书汇报了这件事后,心里有点恼火,我不是心疼传真机,这不是耽误我事儿吗?

    想想这属于年轻人的莽撞,总以为没有自己不会摆弄的,我就没有深究这件事。传真机修好后,我就让前台秘书去教他们发,反复教了他们好几遍。可眼见他们还是很不当回事,一边唠叨“就这么简单呀”,一边东张西望,漫不经心的。我在旁边看得很不舒服:什么事都是从小做到大的,再简单的事你要是不学就是不会啊!

    与这两个大学生相比,我们现在的办公室主任助理文化程度不高,可他现在的组织能力、人际协调能力、敬业精神在公司里是数得上的。他们俩倒好,刚进公司的第一天就在背后嘲笑这位助理普通话说不利索,认为他是大老粗,是裁缝出身,没学过管理还管人,说这不是什么现代企业制度的表现。除此之外,他们还爱攀比、爱发牢骚,经常用公司的电话给以前的同学打长途。

    一天晚上下班后,我请了几个台湾来的客商吃饭。饭后我忽然想起当天买的几本书落在公司办公桌上,于是便回公司取书。远远地看见公司的灯还亮着,心想都晚上十点了,怎么还有人加班呢?打开门一看,好嘛,两个大学生一人抱着一部电话正在高谈阔论呢,他们看见了我,笑着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又继续和电话那头聊了起来。

    我此前也听一些公司里的老员工跟我抱怨过,说这两个孩子经常在上班时间打私人电话,至于电话内容他们自己也并不掩饰,主要都是“在哪儿工作,一个月拿多少钱”这样的话题。此类电话是他们每天的必修课。在公司食堂吃饭的时候他们会逢人就说这儿有多么多么不好,他们的同学工作环境和待遇有多么多么好,一副怀才不遇的样子。有一个老师傅很气愤地跟我说:“曹总,我们聘的哪是职员,分明是祖宗!”

    到了月底,电话清单打出来一看,办公室的电话费翻了快一倍,好几个外地长途都是超过3个小时的!我把他们两个叫到经理室询问、想借这个机会加以告诫。他们满不在乎地说:有急事的时候打了公司几个电话,也不至于这样吧。言下之意是在讽刺我小气了。我被他们气得够呛,再想想听到的那些“劣行”,得,算是我小气,浅池子养不下您这两位蛟龙。我多给了他们一个月工资后立马请他们走人。思来想去也还不只是电话费的事,就他们那个吊儿郎当、不屑一顾的态度很让我气恼:该干的活做不了,拿公司的电话骂公司、丑化公司形象忙得却是那么起劲!我又不是欠他们的!

    其实我也知道招应届大学生既有利也有弊,而且我当时是有心理准备的要给他们犯错误的机会,给他们张扬个xìng的空间。我也做好了用至少一年的时间把一个应届生培养成企业人才,用至少3年的时间把他们培养成骨干。我也并没有急功近利,想要他们一下子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