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失败”中,我们常能见到一种凄艳的美,我们都是空手来到世间,要将成功与失败看得轻一些,心灵上不要装有太多俗世的东西,否则,难以行远路!吴承恩有词曰:一尘不染月当天。
事实上,人们接受正思维教育的东西太多,这从某种意义上框住了人们活跃的思想,而逆思维的东西往往就在我们身边。他们是一面面多棱镜,可以照出败者的众生相,我们忽略了他们,我们就会重复他们的失败,所以说,人在迷茫中,敢于以败者为榜样,实际上就是在吸取独特的宝贵资源!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xìng,增益其所不能。“人生就是要有成功、有失败,才有意思。你今天失败了,痛定思痛,检讨改进,明天反败为胜,多棒!”“你可以化悲痛为力量。但你不能怨恨,因为怨恨只可能使你更偏激、更不理智,甚至造成更大的失败。”
有多少事可以重来,有多少事无法释怀……吃“回头草”的马,古今世人一向视之为劣种马。换做是人,也被斥之为没志气、软骨头。所以多数人的观念是在选定的目标上,不论艰难险阻,宁可冒死向前冲,也不愿意往回头路上再瞧一眼,结果只能在错误的道上越滑越远。曾经走过的路未必就是不归路,曾经盛过饭的碗未必就是dú碗,曾经的放弃,也只是因为有了新的选择,但新的选择也未必是只有成功没有失败,失败时重头再来,多个心眼看看曾经走过的路或曾经端过的饭碗,或许就是调整后的又一轮新的开始。
刘墉先生说:“一个人如果能常常不安,常常自觉不足,而处处反省、多多充实,不是可以有更大的进步吗?”当然,后悔yào不好吃,回头草也不好找,但如果有了这样的条件足可以挽救你面临的窘境,你却声言继续前行,那你不就患了“死心眼”症了吗?
◎最重要的工作是创造
第148节:最重要的工作是创造(2)
机会是要创造的,每个偶然里都有必然。许多聪明人,知道以必然导出偶然,再以偶然创造必然。
刘墉
刘墉先生说:“死背”和“强记”已经不够,你真正在未来能超越别人的是创意。是别人想不到,你能想到。别人认为不可能,你认为可能。是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态度,和革命xìng的创造力。
一个中国的小孩子同父母共同去了美国。在美国的小学,图画课是最让他头疼的,那里的美国孩子,画的根本称不上是画!他们笔下所绘的不成比例、不讲布局、不管结构、无方圆没有规矩,甚至连基本的笔法都没有。而每当他们画完,都兴高采烈地问老师:“好不好?”
而那个中国孩子却与他们大不一样,他努力地去画出自己想象中的事物:父母、文具、房子、花草……画毕,也会兴高采烈地问老师。不过,他是从来不问“好不好”的,只是问“像不像”。
一个是“好不好”,一个是“像不像”。这让我们沉思:中国的教育,手把手教会了我们,但却忽视了人的创造xìng思维。美国孩子学绘画,老师往往不设计样板、不立模式,让孩子从现实生活到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构图”。与此相比,中国的所谓范文,参考图便都成了禁锢创造思想的罪魁祸首!它把人变成了复印的机器,中国的孩子,也许具有很高的COPY“能力”,但却欠缺了基本的创造力。
创造xìng解决问题,也很美
这还有一个故事,似乎也谈到了这个话题:
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考学生:
“雪融化了是什么?”
一个学生回答:
“雪化了是春天!”
老师说:“错!答案是泥水。”
“雪化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