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连吉利这样的民企都能买下沃尔沃呢,央企为什么不能拆迁曼哈顿呢?我觉得第五大道完全可以盖成豆各庄的样子,时代广场也可以山寨公主坟环岛,这些都齐活儿之后,再给他们建个西直门立jiāo桥。美国人不是说世界是平的吗?我倒想看看往哪儿平。他们也就有些破IT公司,想平我们,没戏,央企平他们,富裕。
说真的,我是有点儿害怕。我自己有房子,价格涨不涨跟我没直接关系,可它终归要跟每个人相关。房价真要涨到四万五,普通人类必已退出市场,他们一退出,楼市就是一个完美的经济危机模型。如果看得见的手真是万能的,还要改革开放干什么?崩盘的话,最倒霉的是那些按揭的楼主,一夜之间负资产。一个男的,45岁上下,老婆以前跟他挺好,现在不怎么亲密,孩子刚上了初三--这样的中年男可谓寻常可见吧--突然间身无分文,欠了一屁股债,他会怎么样?没准儿要跳楼。正活着没劲呢。如果楼市搞成这样,就比打了狗熊的鼻子更可怕。
早前香港楼市崩盘,留下一句名言:楼市涨不会死人,楼市跌一定会死人。这不是说楼价不能跌,而是说老百姓是弱者,你不能把他们忽悠到天上去,然后再摔下来。关于生活,我们有很多梦想,又在渐渐放弃梦想,可是无论如何,总得有一条史前时代的底线吧:过几天太平日子。
@宝宝爬行大赛
我所在楼盘的物业公司没事儿就给我发一些乱七八糟的短信,前些天的一则是:尊敬的业主,物业公司即将于x月x日举行宝宝爬行大赛,欢迎您的擅长爬行的宝宝前来参赛。我很想回一条短信:你们这比赛太棒了。我觉得,“宝宝爬行比赛”简直就是对我们生活的最精准描述。有时我觉得,这个世界上心志健全的成年人有点少,讨论个把稍微严肃的问题几乎不可能。与此同时,我又看到到处都有可爱的宝宝在爬行,比方说最近在网上发悍然贴的某某某,或者另一些某某某,说是文化名人,其实都是宝宝。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A类宝宝总与A类宝宝毗邻而居,B类们则臭味相投。《南方周末》做过一期专题叫“新择邻时代”,我由此突然醒悟到,邻居这事儿挺重要。要是我的邻居是余秋雨,那我儿子进入文学界的机会就会大于进入盲流界,没准儿长大之后就可以落笔成章,用词奇峻,成为时代导师。另外邻居是谁也影响到别人对你的看法。2001年在沈阳看世界杯预选赛中国对阿联酋,坐在我后排的一个北京哥们说:杨璞他父母家跟我们家就在一小区。那会儿出场名单已经公布了,杨璞是替补,那哥们还与有荣焉,说明了北京国安球迷们的生活是多么乏善可陈。
当年我买这个破房的时候,买房的人太多,排了3天号。准业主们自发组织,中午晚上各点一次名,点名不到取消资格。第一天中午,排在10号的一个哥们被剔除了,他站在那高高的喷泉边上,说:“我从前天晚上开始排,才排到这个10号呀!大家别取消我,可以吗?”我坐在树荫下,摇摇头,说:“这哪行呀,太温和了。”果然有一个假装领袖的人也站到了喷泉边上:“这样吧,我们民主决策,各位举手表决,同意他继续排队的人请举手!”我未来的邻居们没一人举手。“同意取消他的人举手!”呼啦啦举起一大片。于是点名继续,那哥们沮丧地站在一边,10分钟后走了,永别此楼盘。我感觉到我将与一帮凶恶无情、随时准备取消别人的某种权利的家伙做邻居。
要我说,这事儿就得这么办:必须让我继续排号,不让我排,你们谁都别排,这事儿你们就别干了。在我们这片古老善良的土地上,没有一种肆无忌惮的自我保护本能,基本等于请求他杀。换句话说,这儿的游戏规则就是宝宝爬行大赛的规则:你得像刚出生时那么来劲,还得不怕在脏地上一个劲儿地爬。
买下破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