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3 章(第2/4页)  道德与正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物所区别的第一特征,如果没有精神生活,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将与圈里的猪没有多大区别。艺术社会的制高点,不是奴隶制下的权力,也不是封建制下的土地,更不是资本制下的金钱和技术,而是艺术成就。总之,艺术社会以物质文明为基础,以精神文明为象征。

    当你的心灵成了精神贵族,你就和我一样,进入了艺术社会。--竹园棋侠

    (十七)常念[怕]字经

    最近,看了一些有关任弼时同志的文章和传记,提到任弼时同志一生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了闲得没事;二怕多花钱;三怕麻烦人。掩书细思,深深感觉到任老前辈的“三怕”怕得好,怕出了一生高风亮节、襟怀坦dàng、光明磊落。

    然而在当代人的“哲学”中,“怕”字的使用率却越来越低。特别是少数权柄在握的同志,他们甚至不知“怕”为何物。就因为不怕一切,于是不该吃的吃了,不该去的地方去了,不该收的东西收了,不该办的事情办了。结果却是遭到群众的唾弃,法律的严惩,这时他们又怕了,然已悔之晚矣。

    看来,人还是应有所“怕”的。建国初期máo zé dōng同志告诫全党要“夹紧尾巴做人”就是叫人要有所“怕”;焦裕禄在兰考这个寸草难生的盐碱地上奋斗至生命的最后一息,因为他“怕”人民不富裕;武昌区信访办主任吴夭祥,想方设法为小区群众排忧解难,因为他是“怕”群众不满意。可见,心中有所“怕”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些人胆大妄为什么都不怕。

    显然,我们所提倡的“怕”绝不是囿于个人私利的小圈子患得患失、缩手缩脚之类与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一种心态,而是指那种对党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工作的一种高度的责任心,是一种自重、自警、自省、自律的人生态度,一种胸怀祖国、心系群众的忧患意识。这种“怕”,是于党、于国、于人民、于自己都大有益处的。--荣启圣

    (十八)为民主制度开yào方(从陈水扁受“罢”想到的)

    陈水扁作为台湾地区的“最高领导人”,因贪腐问题被朝野民众痛批怒骂,这在台湾历史上是首次,在国际政坛上此类事件也并不多见。

    其实,台湾的前任“总统”李登辉贪腐之严重远远超过陈水扁,但却没有受到“罢免”的危胁。一般人士以为,陈水扁被查归功于台湾民主法制的发展进步和公众舆论的权利得到强化,这实在是一种误解。台湾政治的清明,主要原因在于执政的民进党是弱势小党,而在野的guó mín dǎng是强势大党,这为在野者监督执政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没有强势的监督者,民主法制再健全,公众舆论再强大,也是白搭,根本起不了什么实质xìng的作用。就好像有干将、莫邪那样的宝剑,如果不靠人力,也不能切割东西一样。

    世界各国可从台湾政坛风波中吸取这个经验,在各自的《宪法》里明定:选举产生的第一大党只能在野搞监督,第二大党方可上台执政令。这样不但可以使国内政治局势清明,还能解决选举“烧钱”的顽症。因为大家都想当拥有实权的第二,不想当虚位素餐的第一,所以造势拉票,金钱选举的现象就会绝迹,这将节约无数的社会财富和人类资源。--竹园棋侠

    (十九)养宠物者来世应该变成畜生

    现在城市里流行养各种宠物,如狗、猫等。那些宠物的主人认为这是爱心的表现,但不知他们想过没有,养宠物对别人会产生很大危害,如果自己真有爱心的话,就不应该去漠视别人的公共权利。对动物有爱心,对他人却没有爱心的就是畜生。因为只有同类才会对同类产生爱心,他们对其它人没有爱心,说明他们与人不是同类;他们对宠物有爱心,说明他们与畜生是同类。

    一个贫困而有爱心的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