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赛出成绩的大小,并能培养友谊,增进团结,使同级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步调更加一致。这样就能大大提高管理层的整体功能。相反,在对方处境不顺时,袖手旁观甚至冷言冷语,想用对方的挫折和失败来衬托自己的能力和成绩,只会导致双方关系恶化。
2.积极配合
所谓配合,就是同级间的协同合作。协同论告诉我们,协同导致有序,不协同导致无序。任何一个系统内部的结合能力都来自系统内部各个元素之间的协同作用,同一组织的管理者群体也是如此。一个群体的团结、稳定与有序就是来自各个管理者个体的协同作用。
如果同级成员亲密合作、协同一致、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就会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组织的总目标。设障碍,是一种消极的明争暗斗的表现,实质上是一种内耗,它使同级之间背道而驰、互相干扰、互相冲突,从而使整体目标无法实现。
同一组织内的同级管理者之间,分管工作虽然各有其相对独立xìng,但大家都必须为组织的总目标服务,并且在实现该目标的过程中,要进行合作。因此,在管理活动中,同级管理者之间应该积极配合、同舟共济。
要做到积极配合、和衷共济,首先要有集体观念。任何一个组织都有自己的总目标,都有与其所有部门、成员都息息相关的集体利益。目标、利益的一致是管理者群体形成内聚力与向心力的重要条件,是同级之间能够协同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然而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同一组织内的不同部门之间也都存有各自不同的目标和利益,虽然一般来说,组织的总目标和整体利益包括了部门的目标和利益,整体与局部之间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但也有冲突的时候。
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整体目标和利益往往不能得到所有部门始终如一的认同,当整体与局部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部门管理者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局部目标和利益,而忽视了整体目标和利益。失去了对整体目标和利益的认同,势必造成各行其是的态势,使同级管理者之间无法协同合作。
要改变这种情况,管理者必须有全局观念,做到以大局为重,牢记组织的总目标和整体利益。当全局与局部发生矛盾时,不计较个人得失,牺牲局部保全局,只有这样,同级管理者之间才有可能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相协作、同舟共济的局面。
要克服主观主义的工作方法。克服主观主义并非老生常谈。主观主义历来是人际关系中的大害,其危害是不可忽视的。现实中,有的管理者还在有意无意地犯着主观主义的错误。诸如瞎指挥、命令主义、一意孤行、听不进不同意见、独包独揽、唯我独尊等,都是主观主义的具体表现。这种工作方法会严重损害同级关系,无法与同级形成互助合作的局面。
须知,同级关系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关系,谁都不能以管理者自居,对同级发号施令。谁都不能认为自己无所不有、无所不知,并因此而目中无人。同级之间的互助合作只能建立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因此,管理者必须克服主观主义,加强调查研究,谦虚谨慎,主动征求同级意见达成共识,从而形成共同奋斗的局面。
第24节:与同级相处 计一 协助和谐(2)
3.不要chā手
分工和职权范围一旦确定,每一个管理者就应该独立自主地履行自己的职权,只负责好自己分管的分内事务,这是对其他管理者充分信任和尊重的表现。无论是上级还是同级,都不应chā手别的管理者的工作。
有一名矿山中学的教师想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但需要得到矿管理者的同意,于是他来到矿长办公室请矿长签字。不巧得很,矿长因工作的事情到局里开会去了。然而报名在即,找不到矿长,报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