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茅山镇(第2/3页)  神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为了常识,所以为了抢火葬场里每天第一炉火,出殡的时间也越来越早了。当然,得等到天亮,也没人乐意黑灯瞎火的时候抬着棺材上路不是?主要是,人们觉得晚上抬棺材,不吉利!

    和师父打招呼的,是镇上唯一一家录像厅的老板,黄怀水。人们大多在背地里称呼他做黄坏水,因为这货平日里尽放些从港台走私进来的风月片,去勾引那些有妇之夫们去他那里消费。何为风月片,各位看官都懂的。普通枪战片,5毛钱一个人。风月片的话,8毛钱一个人。

    90年代初,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了起来。除了去舞厅,更多人则是喜欢去录像厅和台球室打发时间。而那时候人们的收入,和80年代相比,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闲暇时候花个块儿八毛的,往录像厅一坐。再买瓶冰镇汽水慢慢喝着看着,还是很惬意的。当然,风月片里的镜头,也能让观众们热血喷张,双腿交错叠放不已。别说你没这么干过,别看别人,就是你了。你一定这么干过对不对?哈哈哈,被贫道猜中了吧?!

    书归正传,凡事都分利弊两端。黄怀水放那些风月片,是只顾得赚钱,却不去管买票进场的观众是不是适合看这些东西。人对于新生事物,都是好奇的。尤其是在改革开放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大量的境外产物涌入了国内。好的,不好的,一股脑都展现在了国民的眼前。在那之前,女人的身体对于所有人来说,还算得上是比较神秘的。尤其是,风月片里那些姿色不俗的女人。

    黄怀水做录像厅的生意,好的一方面是拓展了镇子上居民们的眼界,让他们通过录像,对外面的世界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不好的一面,则是在晚间播放风月专场的时候,观众的年龄问题。

    每天晚上8点,他的那家录像厅里,就聚集满了老中青少四代人。上至拄棍的老者,下至初中的学生娃。大家伙儿都会齐聚在幽暗的录像厅里,聚精会神的,默不作声的,品味着面前那台24寸大彩电里的画面。当然,偶尔也会传出一两声粗重的喘息声。而前排的好座儿,则无一例外被镇上的那些年长者所占据。

    “怎么?今天不开张?”师父对于黄怀水,并不像有些人那样白眼相对。在他看来,人家能抓住商机赚钱,那是人家的本事,也是人家前世修来的。这种事情,羡慕嫉妒恨,是没有用的。

    “王家媳妇请我来帮忙,街里街坊的既然开了口,我少开一天门又有什么打紧的?”黄怀水露着嘴里的那两颗黄板牙,递过来一支烟对师父笑道。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在我看来,人家这话确实是说得漂亮。

    “麻烦大家了,没什么好招待的,大家将就着吃点饭吧。今晚上,还要麻烦大家在这里坐个夜。我们家也没什么亲戚,事到临头也只有请街坊们多帮忙了。”就在大家互相低头寒暄的同时,穿着一身孝的王家嫂嫂从里屋走了出来,有些柔弱的对在坐的所有人说道。

    酒菜上桌,照例是那些大鱼大肉。不同的是,每桌多了两盘豆腐。王家嫂嫂亲自磨的豆腐!

    大鱼大肉这话儿,只有在死了人的家里才可以说。例如在湖北,就管奔丧叫做去吃大肉!平日里各位要是去别家做客,主人家的鱼肉片厚了一些,肉块剁大了一些,诸位可千万别说大鱼大肉。脾气好的,人家忍在心里,遇上脾气不好的,揍人是轻的。实在憋不住,真想吐槽一下怎么办?可以换个说法,这鱼真粗,肉真厚实,这么说就没问题了。

    晚上需要熬夜,所以也就没人客气。酒肉那是可劲儿的往嘴里造,当然也不排除想把份子钱给吃回去的想法在里头。说到这里,又有一事要嘱咐各位了。就是丧事的份子,只能在出殡之前给。出殡之后,大家若是还没来得及随份子,那就不要随了,没的给钱找打挨。人家都出殡了,你再去随份子,就是意味着你祝主家再死一位的意思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