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117 我不是来兴师问罪的(第2/3页)  回到三国当校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而现在的小事他占理——,但问题是现在的小事是领导的事!

    领导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再小也要当作大事来办。有困难要办,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办。而领导之外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领导评价一个下属,不是看他做了多少大事,而是看他对领导的事上不上心,把没把领导交待的事来当事办。如果做下属的不重视领导,那么再有能力也是一辈子当苦力的命。

    你不是能力强么?那好,有工作都让你来干。你不是高风亮节么?那好,有好处都让别人来拿。要说到“理”,领导就是“理”。

    董卓能在政治比后世更加,各种“潜规则”比后世更加裸的东汉末年时期一直坐到后将军的位子上,他的政治智商并不像表面上显示出来的那么低。或许他并没有深刻地理解这一套所谓的“官场智慧”,但正是因为如此,能够自行总结出正确的“为官之道”,这更说明了他在当官这方面的才能卓著。

    因为这样自己从底层混出来的人,就是“优胜劣汰”这一自然法则选择出来的人,就是在最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胜利者。所有在历史上留下诺大名声的,基本上都不只是人才这一等级,而是已经可以称得上天才的人了。

    就算是董卓这样遗臭万年的人也是如此,他的个人经历也足够写成一本了。而能够成为主角的,够资格成为主角的,都不是普通的人。普通人的人生是写不成的,他们只能用自己的悲惨,自己的伤痛,自己的血泪,写出一本现实题材的传统小说而已。

    因为董卓那隐含着巧妙的政治智慧的话,党爱国的确心里也有那么点莫名其妙的舒畅感。毕竟他也是人,他的心理和一般人的心理没什么两样。像董卓的这般作态,就算他在理智上能够看透,并且觉得反感,但不可否认的就是他的情感仍然会不受控制地产生舒畅感。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领导明知道下属是在拍马屁,心里还是会高兴的原因。事实上不光是领导,普通人都是这样的。所谓的“政治智慧”可怕就可怕在这里,它琢磨透了人心,算透了人的反应,可以用各种手段巧妙地引导你无意地去做对方希望你去做的事。

    对于统治者来说,老百姓越愚蠢就越容易被这种“政治智慧”无形地操纵起来,以“自己的意志”被统治者当作牵线木偶来跳舞还不自知。而老百姓的素质越高,行事越理智,这种操控人心的手腕作用就越小。这其实就和“粉丝经济”是一样的,粉丝不需要有脑子,只要疯狂地“粉”某个名人,大把花钱就可以了,所以最好全都是“脑残粉”。

    虽然党爱国并不脑残,但是他的政治智慧还不足以看透董卓的话中隐藏的诸多用意。他只是感觉董卓有点太过殷勤,总是有意讨好他罢了。他是信奉“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这句话的,所以别人讨好他,他反而会更加警惕一些——但也只是警惕一些罢了。

    “仲颖不必自责,我只是来招人的,不是来兴师问罪的。所以你也不用对我这么客气,只要像平时一样和我说话就可以了。

    我现在改说在中央大学里流行的普通话可以吧?虽然你们在外地,以后有条件的话,也可以找本字典学一学新的简体字和普通话。以后的官话就会以字典为准,早点学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嗯……或许以后还可以借用地方的学校开办夜校和扫盲班?”

    也许是党爱国厌倦了总和董卓客气来客气去的,也许只是作者单纯地不想再费脑子去写古代白话,总之党爱国清楚而直接地把话摆在了台面上,让董卓等人都有些错愕。

    尤其是董卓麾下的那些不知道党爱国是何方神圣的武将们,都觉得他的话也太过不客气了。如果不是因为董卓对他表现得过于恭敬,这些大老粗可能马上就要拍桌子替领导打抱不平了。

    但是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