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七十二章 加冕校阅(第1/3页)  重生一九零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可以说,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经济制度的创新机制,它们并没有跟在英国后面亦步亦趋,而是接受了现代化的思想精髓,采取最新的科技成果,大力发展电力、化工、石油、电器、汽车等新兴产业。

    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领导权,不仅依靠着煤和铁,也与英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研究发明息息相关。同样,德国和美国的发展也与国家对教育和科技的重视紧密相连。

    其次,英国经济以棉纺、煤炭、钢铁和造船为支柱产业,英国在这些产业中的领先地位是保持英国经济优势的关键因素。但英国没有及时对技术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使其所占市场份额相对减少了。当然对于象英国这样已经形成工业化规模的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更加困难。但当时的情况是,哪个国家在新兴工业部门占据优势,它就可以开拓新兴市场并获得高额利润。由于惯性力量,造成英国在新兴产业的研发方面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因此英国新兴产业占整个工业的比重很低。

    另外,英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高。英国本土投资只占30%,其他70%的资金投在国外。但是,资金不断地从国内转向国外,长此以往,便制约了国内的生产投资和技术革新,造成英国经济的对外依附性,而依赖性的经济是十分脆弱的,一旦外部条件改变,经济的依赖性必然成为一种制约经济发展的力量。正如保罗肯尼迪指出的,英国依赖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是一种战略弱点。

    当然,英国逐渐被美德两国反超的原因还有教育落后,企业精神丧失。以及英国人追求宁静、安逸,贪图享受,反对变革的贵族文化传统。实际上,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人,往往在处于优势地位后,多少都会产生一种惰性。只是这点在英国反映得更加明显。法国人把英国工业家工作时间之短以及周末休假之长当做笑柄;美国人指望英国人的守旧而从中渔利;德国人则说:“假如我们再有一百年的和平,我们将会置英国于死地。”

    英国作为一个小国却能成为世界最强国,关键在于它在上升过程中不断抓住创新的机会,创造出新型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新的生产方式。所以,如果将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逐渐落后下去的原因总结一下:归根结底,是英国文化中固有的保守因素阻碍了英国工业的不断创新,在处于领先地位之后,英国所做的只是对旧体制和旧技术修修补补,从而使英国在面对世界性竞争时处于被动局面。换句话说。当一个国家丧失创新能力的时候,它就要衰落下去了。

    是的,陈文强率团来英国,不是来学习的,而是应邀来为英皇加冕捧场的,来表示友好态度的。和德国走得近,但也要表现得有一定的限度,免得招致协约国的联合打压。

    就在海圻和海容舰停靠在普利茅斯等待海上大校阅的时候。陈文强已经率领着代表团乘车赶到了伦敦,与英国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进行了会见。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是英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他长期担任政府领导职务。其政治主张和治国之策对英国有着深远的影响。1880到1914年间,英国各种社会问题突出,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迫切需要政府推进社会立法以解决这些问题。

    在自由党政府中,阿斯奎斯是推动这一时期英国社会立法进步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主张进行社会立法改革,在担任内政大臣、财政大臣和首相期间。筹划和提出了一系列的社会福利立法和劳工立法法案,并努力使法案在议会获得通过成为法律。阿斯奎斯的社会立法成就对英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尽管如此,陈文强依然对这位首相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而且认为他并不是一个杰出的家伙。他明明知道劳合?乔治和温斯顿?丘吉尔很有能力,但他却把一拨平庸之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