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二十八章 道不同(第1/3页)  都市之太古分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性是个很复杂的东西,它往往经不起任何试探。

    如果一个女人坚信男人都是偷腥的猫,那么她只需要轻轻推一下,相信绝大多数男人都会经不起考验。

    如果有,那就是诱惑还不够。

    如果你坚信人都是贪婪的,那么你只需要轻轻推一下,一个以权谋私、中饱私囊的机会,就足以让大部分人伸出罪恶之手。

    如果有人能抵抗的住,呵呵,怎么可能?那只能说明诱惑不够。

    一百块、一百万、一千万绝对不是同的概念。

    童谣里只会歌唱捡到一分钱,不会唱捡到一百万,一千万又是怎样的场面?

    可以说,从人性上来说,任何或恶意或善意的揣测,都是成立的,只要诱惑足够。

    除非是圣人,但是圣人真的存在吗?

    不存在!

    圣人夫子曾做过什么?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

    听听,食物追求精致也就罢了,肉割得不正,居然还特么不吃!

    有脾气!

    他更有种的是,曾忍受着饥渴,不吃嗟来之食,不饮盗泉之水。

    然而在困于陈蔡快要饿死之时,却大口吃着弟子偷来的猪肉,美曰其名:“饥饿时求生,饱饭后求义。”

    他老人家曾曰:“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谆谆教导别人要诚信!

    自己却不停的突破底线,之凿凿:“必信,行必果,硁硁然人哉。”

    意思就是说,必信行必果的,不过都是浅薄固执的人罢了!

    看看,这就是圣人的人前一套,人后一套。

    儒学为何能够昌盛数千年?说难点叫不要脸,说好听点叫知变通。

    时代发展至今,儒学更是跟科学强行扯上关系,夫子之加个逗号,意思就能千变万化,让你没法琢磨。

    在儒学的影响下,华夏文化显得那么的模棱两个,它让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有突破底线、寻求生路的借口,以及精神力量。

    它一边告诉你“兔子不吃窝边草”,一边在你耳边窃窃私语“近水楼台先得月”。

    一边让你尊崇孝道,一边告诉你忠孝不能两全。

    你可以不吃嗟来之食,也可以卧薪尝胆。

    死了,有人崇拜;活着,只要成功了,亦有人尊崇!

    这就是华夏文化的可怕,它其实没有绝对的准绳,只有在特殊环境下挣扎求存的不同选择。

    这大概也是华夏文明为何是地球上唯一一个历经数千年而不断传承的民族原因之一!

    这就是文化底蕴。

    回归正题。

    圣人尚且无法从始而终,更何况俗人?

    剥去道长青一系列光环,说到底他其实就是个俗人。

    当然了,这话不是为道长青辩驳什么,实际上,以当前的价值观来说,道长青当时虽然理智上克制了上的冲动,但是其之心动,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精神出轨”。

    不过,如果真是照这个标准来看,呵呵,那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男人大概都得躺枪。

    道长青看着唐悦悦泪眼婆娑的模样,心中自嘲一笑。

    心中充满善意却做了坏事的人和心中充满恶念却做了善事的人,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人?

    道长青的答案是后者!

    心动不代表行动,人能以理智克制邪念,这才是人区别于兽的人性。

    道长青微微吸了一口气,平静道:“所以我们已经分开了,不是么?”

    唐悦悦愤怒的情绪戛然而止!

    这一刻,她眼中一直温文尔雅的道长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