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不详的怪物(第1/5页)  神之小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秦始皇一统六国,从来没有过大屠杀!

    秦始皇的灭国大战,死伤是春秋战国以来,最的了。因为他不是个屠夫,他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华大地,而不是屠杀与掠夺。所以秦国的灭国大战,不仅是尽量不波及平民,连士兵的伤害也尽量控制在最低。

    荆轲刺秦,秦始皇打下燕国,没有拿燕国人民开罪。想想啊,在当时的年代,在秦始皇的地位,如果他是暴君,受这等奇耻大辱,早就下令屠城了。而秦始皇只是冤有头债有主的惩罚了要杀他的人,没有迁怒于燕国百姓。

    项羽屠城,烧杀咸阳宫,大火三月不曾熄灭!(后世却称之为西楚霸王,还有那么多电视剧对他进行粉饰。为什么儒家对这种残暴行径视而不见呢?因为六国及儒家都痛恨秦始皇,所以看在项羽为他们发泄的份上,他们也对这些暴行不加以斥责,反而用项羽的暴行去告诉天下是因为秦朝的残暴才有此下场。儒家不是最讲究“以德服人”吗?这时候儒家的仁德体现在何处呢?)

    这里要说一个题外话,就是《史记》里有个奇怪现象,对开国皇帝刘邦的评价,是不怎么好的,反而把项羽塑造成英雄!

    为什么会这样?

    答案有个,第一,刘邦非常讨厌儒生,相对应的,掌握了笔杆子,话语权的儒生,等刘邦死了以后,自然会明里暗里,说刘邦这个人“道德”有问题!没有任何一个成大事者,道德是没问题的。

    举个例子:一位革命烈士,她要完成一项重要任务,如果她不能在指定时间送达情报,整个革命甚至会失败,所有的革命者都会死。但是后有敌人的追兵,这时她还带有老母亲和自己5、6岁的孩子,如果她顾及亲人性命,那么她的任务注定失败,她就必须“残忍”。

    而如果是敌人会怎么向媒体宣布呢?这个女人是个没道德的人,连自己的母亲,孩子都不顾,投身恐怖组织,扰乱社会治安。

    看看,这样一解读,所有无知百姓反而对这位革命烈士的牺牲精神视而不见,反而是听信“道德”言论。

    儒家就是这样在做,不管你刘邦做再多好事,只要我给你加几条“道德”不好的毛病,你整个人的英雄事迹全部抹杀。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第二个原因,刘邦无名无份,项羽是贵族。儒家是非常最讲尊卑贵贱的。

    儒家为了顾及汉王朝的面子,不能大肆诋毁它,但是可以旁敲侧击的贬低,或侮辱它!于是一位贫苦出生的孩子,被始终刻画为“道德低贱”。而贵族豪门出生的公子哥,被始终刻画为“英雄末路”。

    实际上就是儒家人的心理,贫民你永远就是个贫民,你当了皇帝,我儒家不服,而贵族当皇帝,即使一万个不好,我也甘愿做奴!

    说了段题外话,回归正题!秦始皇从来过没有大屠杀!

    唐代黄巢起义,血洗长安!(唐朝啊,传说中我中华的“文明鼎盛”时期,而那时候人的作为也不见得有多文明啊!)

    成吉思汗灭绝西夏,对宋进行屠城,把人分成四等。(这样的屠夫却被后世的狗儒粉饰成为一代天骄。秦始皇统一六国,对六国人是一视同仁。可从来没把秦国人设置为高等人,特权人。法律对所有人都是平等。刘邦被后世写成一个混混,无奈之徒,而这样一个人尽能在秦国为官?说明了什么?秦国用人是看具体的办事能力,而不是儒家那套道德。去年重庆政府有一件荒唐的事,大渝新闻‘不孝不能当公务员’,被我在评论里肃斥后改成了‘人品不好不能当公务员’这叫什么事?‘人品’?怎么界定?具体考核标准是什么?比如一个人很敬业,所以难免对自己的亲人与家庭照顾少,如果他的家人给人抱怨说他不顾家,只说一些负面的亲情伦理等,是不是这个人的人品就有问题了?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